根据史书记载,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在唐高宗永徽2年(651年),哈里发奥斯曼遣使来唐,受到厚待,随后在长安定居。外国人通过陆路来华古已有之,所以伊斯兰教的传入很有可能比史书记载得更早。海路来华的穆斯林多在广州泉州定居,根据穆斯林们口耳相传的证据,乃始自艾布宛噶斯,他在广州留下了一座怀圣寺。
 
唐宋两代穆斯林较少,民众对其认知不多,因为来自阿拉伯,一度被称为大食法,也有严谨一点的记载,称其为“伊悉烂”,阿拉伯半岛后来被称为天方国,所以有时候也称之为天方教。他们的居住区被称为蕃坊,女穆斯林根据阿拉伯音译称之为“菩萨蛮”。
 
蒙元一统欧亚,西域与中国没有了国界的限制,大量外国穆斯林来华定居,首当其冲的是回回人。花剌子模是成吉思汗第一个征服的穆斯林地区,那时候史书将花剌子模称为回回国,而花剌子模人也被称为回回人,除了回回人之外,还有突厥人、波斯人、大食人、粟特人等各族人群,元代将他们统称为“色目人”,色目是个汉语名词,意为“各色名目”。
 
普通民众不好区分,将他们统统称为回回人,回回人一度成了西来外国人的统称,例如犹太人被称为蓝帽回回,吉普赛人被称为啰哩回回,阿速人被称为绿睛回回,他们是基督徒则又被称为十字回回。
 
但更多的回回信仰伊斯兰教,于是人们将他们的宗教称为回回教,后来简称回教。后来人们进行了细化,只将信回教的才称为回回,而其他宗教信徒则不再被称为回回,于是回回成了穆斯林的专用名词,回教也只用来指称伊斯兰教。
 
回回人来到中国,娶汉女,改汉姓,说汉语,写汉字,很快像以往的鲜卑匈奴羯羝羌等人一样被汉化为汉人,但他们仍然信奉回教,所以即使成了汉人,人们也称他们为回回。内地也有不少仰慕回教而皈依的汉人,因为信了回教,也被称为回回。
 
于是,回回这个名词,由特指的花剌子模国移民,逐渐演变为全体穆斯林的名称。起初,只有外来人口才称为回回,后来,任何信仰回教者,皆可称为回回,或者称为回民,意为回教教民。比如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为蒙回,藏人信仰伊斯兰,被称为臧回,傣族人信仰伊斯兰,被称为傣回,彝族人信仰伊斯兰,被称为彝回,还有苗回、白回等,而内地汉人信仰伊斯兰,则被称为汉回。
 
当然,由于内地皆为汉人,所以汉回的称呼并不常用,好比基督徒一样,大家都是基督徒,于是没有必要格外强调他们是“汉基督徒”,佛教徒也不再格外强调“汉佛教徒”。这样的名词只有在多民族的场合才有其实际用途。比如相对西域回僧,汉地僧人称为汉僧。相对于西域的缠回,将汉地回民称为汉回,以示区别。
 
 
回回的内涵扩大了,由原指花剌子模一国之民,扩大到泛指所有外来人口,再由所有外来人口,缩小到专指其中的回教信徒,再由专指外来回教徒,扩大到指一切回教徒,无论是汉人回教徒,还是外来回教徒,亦或是蒙藏满苗等本土少数民族回教徒。甚至到了民国以后,更指全世界回教徒。人们将沙特人、马来人、伊朗人、埃及人统称为回民,正是此意。
 
自是,回回、回民,特指回教教民,但由于回教在中国的传播囊括了两大区域,一部分是中国本部也就是汉地,另一部分是清国占领的突厥地,也就是xj。伊斯兰在xj用突厥语传播,权且称之为疆传回教,伊斯兰在汉地用汉语传播,权且称之为汉传回教。
 
辛亥革命,孙先生要驱除鞑虏,武昌起义成功,十八颗星旗帜高高飘扬。十八颗星代表着汉人十八省,中华民国最初的革命主张是要建立一个纯汉人国家。后来与清廷达成协议,皇室继续住在故宫享受俸禄,中华民国接管清国的其他四块土地,满洲、蒙古(包括外蒙和内蒙)、西藏、xj,与汉地一起组成一个五族共和的中国。这五族分别是汉族(汉地的汉人)、回族(xj突厥民族)、满族、藏族、蒙族。由于xj人口多信回教,所以又被称为回族,xj突厥民族也因此被称为回族,这与后来的回族概念是两回事。
 
苏联人妄图占领东北,发动中东战争,后来日本人又要策动满洲独立,张学良被赶出东北。然而日本人没有罢休,继而鼓吹蒙古独立。除此之外,他们又别有用心的提出回回国的概念,鼓吹内地回教徒自成一族,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回回国,与他们的大日本帝国,共同组成大东亚共荣圈。
 
后来,延安当局沿用了这种观点,鼓励宁夏陕北等地回民脱离中华民国,建立回回共和国,他们的理论依据是1941年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此书认为回回不属于华夏汉人,而是自成一族:回回民族,简称回族。回族既不是汉人,何不自成一国?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回教各界的强烈反对。马鸿逵、白崇禧、傅统先等人先后撰文发表言论,声称回民是炎黄子孙,怎能自成一族?回民虽信回教,但为汉人,怎能脱离汉邦,另成一国?
 
1941年春,白崇禧在兰州对郭南浦说:“先生为何尽做不利于民国、分裂国家的事情?”郭反问:“何以为凭?”白回答:“老先生到处宣传,聚众上书,要政府承认‘回教’为回族,确立他们的合法地位,这难道利于民国?”进而质问郭:“我们自身教是信仰‘回教’之汉人,郭先生却一再要争取当回族,其意何在?”
 
关于回教与回族的问题,宁夏马鸿逵极大多数的干部皆为回教徒,但是他认为回民是一种宗教,不是一个民族,认为和汉人皆是黄帝子孙,而信奉的宗教不同而已。
——摘自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30页
 
回教同胞与汉人原来是同一祖先,同一种族,只是因为回教来自中亚,西北人民信奉者较多,自然形成为一个集团。
 
——摘自《西京平报》民国27年2月2日社论,转引自《回回民族问题》
 
只有回教,并没有回族,除xj一部分外,多为“汉回”;既是汉人信奉回教的,回族一辞,不容成立。
——摘自《抗战中的西北角》,转引自《回回民族问题》
 
今日之回教徒谈中国回教时,每喜以回教与回族相混。有人甚至于费劲精力以种种考据结果证明中国之回教徒非汉族而为回族。吾人承认回教徒,因宗教信仰之不同,而与一般非教徒之生活习惯,颇有差别之处。但人类能否因信仰一致而有相同之生活习俗者即组织为一民族,实为一大问题。……如回教为全人类之宗教,则任何民族皆得为伊斯兰教徒,则绝无将回教徒之种族打成一片之理。……故回教徒之在中国,绝无独成一种民族之理。今日中国之回教徒,系中华民族之信奉伊斯兰者,或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及其他民族侨居中国而其一般之生活习惯已为汉人或未被汉人所同化之伊斯兰教徒。
——摘自宁夏人民出版社傅统先《中国回教史》7页
 
后来,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延安的民族理论被沿用下来,按照他们的说法,汉地的回民不应属于汉族,于是被正式界定为回族。但回民原指所有回教教民,是不是应该把天下回民都称为回族呢?不,当局缩小了回族的含义,仅有汉回(汉人回教教民)才是回族。这就确定了成为回族的两个条件,一:原属汉人;比如大量汉回迁入xj,但与xj原住民迥异而与汉人同,所以被定为回族。而突厥人尽管信回教,但不是汉人,因此被划为其他民族。二:信仰回教。比如泉州陈埭人,虽是汉人,但已不再信仰回教,因此不被划入回族,则继续做汉人,一直到1979年以后才加入进来。
 
由于当初划为回族的人都是汉人回教徒,所以就形成了族教一体的现象。在内地,所有的回族人都信回教,所有的回教徒都是回族。这就好比你把佛教徒划为佛族的话,保准所有的佛教徒都是佛族,所有的佛族都信仰佛教。但宗教是宗教,民族是民族,一个宗教可以有各个民族的信徒,一个民族也可以信仰各个宗教。
 
纵然如此,一个回民还是要信回教,因为回民本来就是回教教民,现在回民不再是回教教民了,而是回族,按理说回族可以信各种宗教,也可以不信教,当然对他们来说,不信教更好。然而回民不信回教,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回民回教天生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在1956年6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一个通知,从此以后,不得再将回教称为回教,而必须称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个外来宗教,中国境内各民族可以选择信,也可以选择不信。而回族是一个民族,不再指回教教民,所以不必信仰回教。噢,不,不必信仰伊斯兰教。
 
很多宗教都有了本土化的名字,比如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明教(摩尼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一赐乐业教(犹太教)、天主教、清真教。即使清真教在民间被称为回教,也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远比伊斯兰教这个名字更令人感到亲切,而伊斯兰教带有更浓郁的阿拉伯色彩,反而让人感觉陌生。所以回教这一称呼,在民间继续使用,只不过用得越来越少。
 
伊斯兰教不再是回教,自然不再是回民的宗教。而回民不再是回教教民,只能指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自然没有非信伊斯兰教的道理。他们中的一部分精英人士,自然可以信仰其他宗教或者无神论,当然信仰无神论更好。于是,1958年开始,回族内部的积极分子们纷纷宣布退出伊斯兰教,改信无神论。由于宗教不能干涉国家制度,回民学校的宗教课全部取缔,回民的必须接受无神论教育。没有机会接受宗教教育的回民后代,越来越多的成为了非穆斯林。然而,即使成为非穆斯林,他们还残存着伊斯兰教的饮食丧葬等风俗习惯,这当然会令很多人很不快,他们于是又重新喊着打破族教一体。
 
其实族教一体对伊斯兰教没有好处,因为看似信教者都是一个民族,然而却只能是一个民族。信教者自己束缚了头脑,认为只有自己这一族才信仰伊斯兰教,而不信伊斯兰教的,都是外族。他们如果没有充分的胆魄打破民族的界限,是没有什么动力去跨族传教的。新中国的穆斯林不再传教,“外族人”也不再进来,因为他们的进来,也需要同样的胆魄去跨越民族的界限。回教汉人与非穆汉人之间树立起了一道高墙,谁也不愿意才跨越它。穆斯林的传教步伐陷入停顿,而基督徒的传教事业发展了上亿信徒。
 
有的人说,回族是伊斯兰教的载体,没有了回族,伊斯兰靠谁传播?这是很扯的事情,一千多年来没有回族,伊斯兰教怎么传播的?没有回族这一身份,作为穆斯林的我们,将像历代先贤一样,继续传教,而那时候的传教也不再有民族界限,是同族传教,而不是跨族传教。有的人说,回族是因为伊斯兰而形成的民族,这话一点不假,因为都信回教,所以被人划分为回族了。南斯拉夫的穆斯林也是如此,因为都是穆斯林,所以被划分为穆族。从此与他们的塞族亲人水火不容,打了几十年。他们造谣说,穆族不是塞族,而是阿拉伯后代,阿拉伯人听了都笑了。同样,我听过太多太多人口口声声说,我们不是汉人,我们是阿拉伯后代。听着他们操着地道的汉语,却扯着满口的南斯拉夫论调,全世界人都笑了。
 
由于人们受了几十年的洗脑,满脑子都是虚假的民族史作祟,他们宁肯自己骗自己说是外来民族,也不愿承认自己和汉人有任何关系。他们乐意听到你说他高鼻梁大眼睛,如果你说他与波斯人突厥人有一丝神似,他兴奋得浑身都在战栗。你如果说他长得和汉人一样,他恨不得马上抄家伙和你拼命。他们乐意你把他们当成阿拉伯人雅利安人犹太人布尔特人,但就是忌讳你提一个“汉”字,为什么他们对这个词如此敏感忌讳,因为他们骨子里已经深深埋下了民族主义。然而,这与伊斯兰教格格不入,穆圣没有忘记他身边的阿拉伯同胞,将穆斯林们另立一族。而中国回民,却急忙不迭地和他们的老舅家撇清关系。
 
我个人是赞成族教分离的,一个宗教不应该只成为一个民族,或者十个民族的专利,而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自愿选择。任何人皆可选择信仰伊斯兰教,也可以选择不信伊斯兰教。作为一个合法的宗教,伊斯兰教也有权利像基督教佛教一样,在汉族等各族群体中自由传播,谁也不能干涉对汉人传教的合法权益。所有信教者,皆有权利使用清真标志,而不能被某族垄断,所有穆斯林信徒,皆有权利进入清真寺,而不能被某族把持。开斋节古尔邦节,所有非穆斯林只要愿意拜真主,就可以加入我们队伍,跟我们一起鞠躬叩头。
 
说到这里,穆黑们恐怕又不淡定了,纵然他们天天喊着族教分离,其实他们更希望族教一体,他们口口声声喊着让穆斯林滚回阿拉伯,显然跟民族主义者一样,把穆斯林当成了外来户,没有当成土生土长的华夏子民,所以才眼睁睁地否认了一千万说汉语的穆斯林的存在。如果你说伊斯兰教早已本土化,而且成功发展了上千万的汉人穆斯林,他们肯定气得发疯,嘴里不停地骂着黄皮麦瓦里。假如他们发现族教分离了,伊斯兰教可以不受民族概念的捆绑自由传教了,他们肯定又吓破了胆。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族教分离,而是把伊斯兰教视为洪水猛兽,继而彻底消灭。
 
言归正传,这篇文字的主旨不是讨论族教一体,而是在叙述伊斯兰教在中国,先由大食法,变成回教,再由回教,变成伊斯兰教的历程,大家可以从这个历史过程中,看到当代穆斯林的心理特征,是如何由普世的伊斯兰情怀演变成狭隘的民族意识的。所以,至于个中奥妙,还是留待大家自己体味吧。
 
 
无花果
二〇一九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