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系列讲座——
伊斯兰教与国学比较研究
奉大慈大爱的真主之名
无花果
一切赞美全归真主,祈求真主赐福我们的领袖穆罕默德,并赐福所有的先知幸福平安,祈求真主赐福我们,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课题是伊期兰教与国学的比较研究。
我们所说的国学就是中华民族、中国——我们的国学,什么是国学呢?中国各种文化都有啊,我们常说的佛,儒,道,三教九流都算中国文化,那么究竟佛教是国学还是儒教是国学呢?还是道教是国学呢? 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佛教当然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上次就已经做过这方面的论述,但是佛教是外来文化,它产生于印度,并非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的宗教,因此它不能算是国学的范畴。道教是在秦代以后,汉代末年产生的,也不包括在内。我们所强调的国学,就是我们中华本土土生土长的学问,是中华民族一直信奉的、一直延续传承至今的学问。就这个国学的起源,我将与伊斯兰教做一个比较。
伊斯兰的基本信条,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大信仰,信仰真主,信仰使者,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后世,信仰前定。穆斯林的对这六项要素比较熟悉,信仰的六项要素,总结起来就是:
第一、相信造物主是万物之主宰
第二、相信造物主通过先知对各民族施行引导
第三、相信众多先知带来了各种语言的启示
第四、天使是传达启示的神秘力量
第五、造物主执行公义,赏善罚恶
第六、万物的规律、人类的命运由造物主控制
这六项,第一项,就是我们所说的相信真主,造物主是万物的主宰。我们相信:人类也好、宇宙万物也好,所有众生都是来自于真主的创造,因此把真主称为造物主,造物主是来自《古兰经》上对真主的描述之一,《古兰经》上有一百多个词来形容真主,其中一个名字叫“哈里克”,就是造物主,历史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接受的第一次启示,在那次启示之中真主就在古兰经之中称自己为创造者,古兰经第96章第1节、第2节,“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在这段经文中提到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这是我们的第一信条,相信真主。
第二,相信造物主通过先知对各民族实施引导。这是伊斯兰的第二项要素,归信使者,归信圣人,或者叫归信先知。使者在阿拉伯语里叫“莱苏勒”,它指的是人间的使者,但却是来自于上天的派遣,来自造物主的委派。由上天差来的使者,但又是从人间选拔。所以呢,他又是人,只不过与普通人不同,我们中国文化之中称之为圣人,也叫先知。先知们的作用就是代替造物主来传达造物主给人类的各种引导。相信先知是穆斯林信仰的第二项要素。
相信多少先知呢?根据圣训描述,真主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拣选过大约十二万以上的先知,也就是说,古往今来,世界的各个民族,统共至少有十二万以上的人成为先知,来教化他们的各自的民族。有的时候一个民族有一个先知,有的时候一个民族可能有数个先知,甚至数十个先知。那么先知数量如此庞大,他们都分布在哪里呢?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看来,先知只分布在一个民族之中,那就是以色列民族。犹太人认为,只有以色列民族才有资格接受启示,才能产生先知。所以他们认为,所有的圣人,所有的先知都出现在这一个民族之中,就是犹太族之中。基督教的教义延续了这种观点,认为以色列民族是上帝的选民,上帝通过这个民族完成对全人类的启示,也就是说先知只在这个民族之中产生。包括他们所说的耶稣基督也是产生于以色列民族的。但这是和伊斯兰所强调的教义截然不同的。
伊斯兰教教义认为先知产生于人类的各个民族之中,这是来自古兰经第10章第47节,真主说“每个民族各有一个使者”,“乌麦”这个词,既指大的民族,也指一个群体。每一个民族、群体之中都会有真主的使者出现。还有类似的经文,说每一个民族,各有警告者‘每一个民族,各有引导者。这样经文就有很多,就是告诉我们,真主对人类的引导是普遍性的,他绝不可能只偏袒某一个民族,只在某一个民族之中挑选先知,所以我们做为一个穆斯林必须要相信,真主在全人类都曾经挑选过先知。我们相信古兰经上所提到的二十五位先知,他们的名字是用阿拉伯语书写的,与此同时,我们也相信很多非阿拉伯语的国家和民族的先知。也就是说,真主在阿拉伯民族之中挑选过先知,在犹太人民族中挑选过先知,同样在波斯民族之中,在印度民族之中,罗马民族之中,希腊民族之中,包括华夏民族之中,都曾委派过先知,这是我们根据古兰经得出的信条之一,也就是六大信仰的第二项。如果谁否定这一项,说“我不相信真主在中国挑选过圣人”,那么你的信仰是错误,你的信仰是不完美的。这是不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的。
做为一个穆斯林必须相信真主给人类全部的启示,决不能相信仅仅只有古兰经。他在这个世界降示过很多经典。那么,真主降示的经典都有什么呢?古兰经上提到四部,一部是《讨拉》,一部是《宰逋尔》,一部《引支勒》,一部是《古兰》。前三部包括古兰经,都是音译,翻译过来,《讨拉》就是《律法书》,《宰逋尔》就是《诗篇》,《引支勒》就是《福音》,《古兰》就是《古兰经》,古兰经就是读本、诵读的意思, 让人多多的阅读、宣读。前三部分别是《律法书》,《福音书》和《诗篇》,是真主曾经启示给穆萨、达吾德和尔撒的。穆萨在中国基督徒中称作摩西,天主教徒称为梅瑟;达吾德,中国的基督徒翻译为大卫;尔撒,中国的基督徒无论是旧教还是新教,天主教徒还新教徒,都称为耶稣。真主给摩西的启示就是《律法书》,真主给大卫的启示就是《诗篇》,真主给耶稣的启示就是《福音书》,真主给穆罕默德的启示就是《古兰经》。
《古兰经》上提到了这四部书,都来自于真主的天启。与此同时,《古兰经》上还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先知,真主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古兰经》上没有把所有的圣人名字列举出来呢?很简单,因为《古兰经》不是一部圣人词典,十二万圣人的名字如果全部都列出来的话,那就会占据很大的篇幅,给人类的阅读记忆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也是不必要的。我们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弄清楚每个民族的圣人叫什么,在哪里,他们的生辰年月是什么时候。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的先知传达的真理是一个。
古兰经上没有说中国有圣人,也没有说印度有圣人,但是我们必须坚信真主给每个民族都挑选过圣人。也有很多民族都有经典出现,那么这些经典都用什么语言书写的呢?《讨拉》,就是《律法书》,真主给以色列人启示的经典,这部经典是用希伯来语书写的,经典的原本已经找不到了,《引支勒》,就是《福音书》,这部经典是用阿拉米语书写的。阿拉米语也就是耶稣当时所说的语言,是古代叙利亚的一种语言,在《圣经》上称做亚兰语。《古兰经》则是用阿拉伯语书写的。为什么真主启示的经典,是用不同语言来书写呢?这里有一段古兰经大家要了解一下,古兰经说:“凡是我降示的经典,必然以他们本民族的语言而降示”就是真主不降示经典则已,只要是降示经典,真主——造物主只要告诉人类一本经,必然以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来降示。也就是说给以色列民族,肯定要用希伯来语,用外国语的话希伯来人就听不懂了。给耶稣时期定居在巴勒斯坦的居民降示福音书的时候用阿拉米语,否则当地人就听不懂了。降示《古兰经》的时候,因为《古兰经》最初的读者是阿拉伯人,或者是懂阿拉伯语的外国人,或者是被同化了的犹太人,这些人都懂阿拉伯语,所以《古兰经》用阿拉伯语来降示。咱们很多人很奇怪呀,读《古兰经》,自己不读汉语的,一定要读阿拉伯语的原文,说真主降示《古兰经》就是用阿拉伯语降示的,但是我们忘记了真主降示《古兰经》的目的是什么,古兰经第12章第2节有这么一段话说“我确已把它降示成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以便你们了解”,真主降示《古兰经》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让人们容易理解。所以它用人间的话。如果大家都不懂阿拉伯语,真主就用大家懂的那种语言,你懂啥语,给你用啥语来降示。那么大家现在都不懂阿拉伯语,我们完全可以看《古兰经》其他语言的译本,但硬撑着用阿拉伯语去阅读,而不懂它的意思,那就失去了真主降示经典的意义了。降示的目的就是让人懂,对吧,所以它才挑选了人间的语言来降示《古兰经》,这是我们信条的第三个,相信经典。相信真主以不同民族的语言来启示了不同的经典,古代有很多经典,印度有经书,中国也有经书,真主给阿拉伯人降示经典,同时也会给中国人降示经典。真主给以色列民族,如果用以色列语降示经典,给印度民族必然以印度语降示经典,同样给中华民族降示经典必然用古汉语,就是古代的华夏人使用的语言来降示经典。
接下来这项,相信天使。
天使是传达启示的神秘力量,就是真主对人类要启示先知,或者是通过先知传达启示的时候,有一个媒介就是“麦拉伊克”。是一种看不见的,精神世界的一种造物。这种力量是无形的,《圣训》上形容是来自于光明,是光明所造。人类难以去揭示它的奥妙。所以《古兰经>上称它为"麦拉伊克",原意是力量,掌握。我们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种力量,这是真主面前的一种忠实的执行者。由他们负责把真主那里的原话带给先知们,传达给先知们。当然天使的作用不光是这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掌握食禄,降下雨水,以及风霜雪电的统管,包括管理天堂火狱,记录善恶等。每个人的两个肩头也各有天使。我们相信这种无形的力量的存在。这是伊斯兰教信条的第四项——天使。
第五项,造物主执行公义,赏善罚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仰后世。
伊斯兰相信,人的一生不只有一次生命,我们这一次生命是暂时的,人生一般不过百年,当这百年过去我们就会死掉。伊斯兰教相信,人死了的是人的躯体。但他的灵魂是不会死的,将来真主会重新复活每一个人,到那个世界,那个世界是一个永恒的世界,那个未来的世界《古兰经》上称之为“阿黑莱”、“阿黑莱提”,就是后世。
为什么人的灵魂不会死呢?我简单的介绍:肉体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这个机器用的久了就会老化,就会磨损,比如说,我们的牙齿吃东西,年数多了,自然就会磨损,然后就会掉牙。眼睛用得时间长了,或者是看电脑时间长了,就会变成近视或者是老花眼。耳朵时间长了,慢慢的听力就会退化,以至于变成聋子。我们身上所有的器官就像汽车零件一样,用得久了总会磨损,以至于到最后衰弱,然后结束了他的寿命。任何产品都有他的寿命和他的保质期,人类的人体也有他的寿命,因为他不断的在磨损,在损耗。损耗到一定程度就会报废。灵魂为什么不会磨损呢,很显然,灵魂是精神的,灵魂是意识,而意识呢,就像电脑里的软件一样,不可能因为你用它,它就会减少,甚至你点一个复制健,它还会不断地在增多,我们大脑里边可以思考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装得下大海,装得下天空。但是在哪装着呢,它们不占据空间,而且可以无数次复制,这就是意识和肉体的不同。所以,我们相信人类的死亡就是肉体的报废。当肉体报废以后,躯壳随着生命的终结,将来我们的肉体会腐烂化为泥土。但是灵魂却被真主封存在某一个地方。将来到了后世的时候,真主会把所有的世人复活,就是给每个人一个崭新的躯体,然后把你原来的灵魂重新注入这个躯体之中,当你复活的时候,到那个世界了,那就是一个永恒的世界。为什么要有那个世界呢?真主要在那个世界执行他的公义,在这个世界,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无辜地遭到杀害,很多人的冤屈没有办法得到昭雪。有些人罪恶滔天却又逍遥法外。在今世看不到公正,在来世必然会得到公正。否则真主的公平体现在何处呢?所以伊斯兰信条相信,有这么一个赏善罚恶的日子,叫审判日,也叫后世,古兰经上第1章第4节就是“玛里克·要姆迪因”就是报应日的主,真主在那天要执行报应,那么这是对伊斯兰信仰的第五项信条,就是相信后世。
最后呢,万物的规律以及人类的命运都由造物主控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仰前定。
相信前定就是相信真主预先的设定。我们人类身体也好,意志也好,这一切都是真主定好的,日月星辰各自的运行轨迹以及它们的寿命,它们轨道的长短,速度,这也是真主设定好的。山川河流,这都是真主预定好的。每个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出生,我们出生在哪里,在我们出生之前都已经安排好了。所以我们生下来到底是什么肤色,到底是什么血统,到底是什么国籍,这些都是真主提前安排好的,这都是一种事先的确定,不由我们做主,都是由父母遗传给我们的遗产基因里边所确定的,而这个遗传密码人类是没有办法来控制的,这就是真主的预定。那么伊斯兰信仰把它称之为前定,很多人对待前定往往这么认为的:就是一个人要做坏事是真主定好的,一个人要干好事也是真主定好的,这个人为什么虔诚啊?是主的定然!这是错误的。一个人为什么杀人呢?真主定他就是坏人?为什么那么多人不信教啊?真主安排好了世界上就有那么多人不信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宿命论,实际上每个人不信宗教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遇到一桩命案,这个命案往往有自杀和他杀两种。自杀,就是自己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杀呢就是别人把他报销了。一个人要死,他自己不想活了,是应该怪他自己呢?还是怪别人呢?如果是怪别人,那就不叫自杀了,那就叫他杀了。明明自己给自己捅刀子,我们说口唤到了,是真主安排让他在这一天非死?非要喝农药?这就是不懂伊斯兰了。其实,真主给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自由,这个自由是真主给这个世界赋予的规律。简而言之,前定是什么,前定就是真主给这个世界制定的客观规律,我们都必须服从这种客观规律,人类拥有自由这也是客观规律之一,这就是前定这一信条。
我简单讲述了伊斯兰教的六大信条,我分列如下:
第一、相信真主是造物主
第二、造物主通过先知对各民族施行引导。
第三、众多先知带来各种语言的启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而每个民族的经典都是以各民族的语言来书写。真主给中国的古经肯定用古汉语来书写。)
第四、相信天使传达神秘力量。
第五、造物主执行公义,赏善罚恶
第六、万物的规律来自真主的定夺和安排。
这是六项信条,我们拿这种内容来对比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我们所说的国学,它的来源是什么?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来源,我例举了三条:
首先是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
然后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最后是人:孔子、孟子、墨子、老子……
第一行所出现的这四部,中国人称之为经。经区别于普通的书,在阿拉伯语之中,把平时读的书叫“克塔布”。把真主教育的书也叫“克塔布”,实际上都叫书。阿拉伯语里边没有经和书之分,就是《古兰经》是克塔布,你读一个阿拉伯的资料,比如《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也是一本“克塔布”,是一本书。《古兰经》也是一本书,也是一本“克塔布”,不同的是什么呢?《一千零一夜》是人类的书,《古兰经》是真主的书,它们都是书,但是一个是人间的著作,一个是造物主的书,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书。但中国人所说的天书,是人们啥也看不懂,比如说像听天书一样,我们所说的真主的书不是让你看不懂,真主的书肯定是能够让你看得懂的,不能懂得不一定是真主的书。
还有些人不懂真主的书,那是自己不去阅读。实际上真主的书是最好懂的。中国汉语是非常精粹的,汉语为了尊重经典跟普通书的区别,将那些具有权威性的具有法律性的文本称之为经。经是经纬的经,它原来是指由竹叶或纤维编出来竹席的横的或竖的一条条的条理,条理清晰也就是给人指清道路,约定条框,那么被称为经。简而言之,经就是对人指导对人约束,以及给人进行调理,条分缕析,详细的阐释着的权威性的文本。
伊斯兰赋予经的含义,就是造物主的启示,中国人所说的这几本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这都称为经。其它的就是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称为书。这合起来叫“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都是书。《诗经》、《书经》、《礼经》、《易经》,还有一部叫《春秋》,都叫做经。《春秋》的篇幅很短。《诗经》大家都知道,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诗经》都有什么内容呢?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三百”,就是《诗经》总共有三百零五首,据说有“孔子删诗”一事,就是说孔夫子把很多不必要的诗删掉了,搜集起来精华总共有三百零五首,不过还有别的说法,但诗经的篇幅就是这么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意思就是说让人光明磊落,让人纯洁正义,我们都知道,诗经的第一篇是讲爱情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我们很多人却不知道,《诗经》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人类对造物主的敬畏,人类与造物主的沟通。我讲到《诗经》之中出现造物主的次数和频率会让我们大为惊叹。
《书经》,是指的《尚书》,《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也叫高尚之书。《尚书》是记载商周历史的,我们有时简称为《书》,这个《书》特指《尚书》。《礼记》就是指的礼节和礼仪。《易经》又叫《周易》,据说由周文王所作,它分《易传》、《本传》和《系辞》等等。《春秋》的篇幅很少,一般都是读它的注释《春秋公羊传》还有《春秋左传》等等,这五部被称为“五经”。据说曾经还有一部经叫《乐经》,《乐经》连同我刚刚提到这五部合称“六经”。为什么成了五经了呢,因为中国在秦代的时候发生一次大的战乱。秦始皇有一次“焚书坑儒”,把很多很多的书都给烧掉了,只留下了些简单的药方等。据说《乐经》就在这次焚书坑儒之中失传了。本来是有六经的,这个“乐”是什么呢?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乐,乐就是音乐。中国人认为在非常重视的场合必须得奏乐。古代在什么场合奏什么乐,这都是有章法的。都是有非常讲究的规定的,所以那个时候,礼有礼的法,乐有乐的法。后来礼法也乱了,乐法也乱了,甚至乐经都失传了,所以孔子称为“礼崩乐坏”。也就是在春秋时期,孔子认为那个时候已经是礼崩乐坏的年代了。
《大学》《中庸》这两部书都是从《礼记》里边抽出来的,各自都成单行本了。《论语》是记载孔子的言论和他学生的一些对话,而《孟子》记载了孟子还有他的门徒的一些对话言论集。这两本书与我们穆斯林所读的《圣训》略有相似之处,因为《圣训》是记载穆圣所说过的话,你如果读过《论语》就会发现上边的描述,子曰什么什么,读《圣训》会说圣人说什么什么。这两者比较相似。读《马太福音》的时候会说夫子说什么,什么,人子说什么,什么,因为那是记录耶稣言论的。
以上就是中国文化的来源,当然中国文化不止这几个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但是,这几部书,四书五经以及这几个人,他们对中国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孔子、孟子、墨子、老子这几个人都是对中国起到巨大影响的。孔子和孟子属于“孔孟之道”的发起者,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墨子,是墨家的奠基者,和孔孟思想也有相似之处。老子,是道家的奠基者,他们都是先知先哲式的人物,不管穆斯林是否认为他们是先知。但中国人,读书的人,当官的人,一定认为他们就是圣人。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也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孟子,首先第一个肯定孔子就是圣人。至于墨子是不是,老子是不是,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他们的思想对后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儒道两家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的走向起到了绝对性的指导。
那么,四书五经究竟推崇的是什么?我们就以伊斯兰文化来展开对比。
第一,伊斯兰教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主宰,我们否认无神论,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主,造物主,世界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创造的。
中国的古书,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诗经》也好,《礼经》也好,《易经》也好,《书经》也好,在中国古书上是否记录了同样的内容呢?首先,中国古人相信造物主,他们把造物主称为什么呢,在商代的时候称为“帝”,在周代的时候称为“天”,有的时候两个词混用,有的时候称“上帝 ”,有的时候称“上天”,有的时候称“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帝”,在周代的时候是只能称造物主的,他创造宇宙万物,并且掌握人类的命运,有可能降下灾难,但也有可能降下福祉,这么一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商人就称其为“帝”。帝是什么意思呢?帝等于“谛”, 这是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但更准确的解释则是:“帝者缔也”还有学者认为,这个帝是古代人形容花萼的样子,就是开花的花朵那个样子。那是另外一种说法,但是比较靠谱的解释呢,就是“帝者缔也”,就是指的缔造者。之所以把上面那个称为帝,就是因为他是缔造者。缔造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所以,“帝”这个词本来是只能称于造物主的。商代只剩下甲骨文,根据甲骨文已编之中提到“夏已宾于帝”,这个帝就是指的上帝。诗经上提到“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皇”是威严威武的意思,多么威严的上帝啊。“临下有赫”,就是他的“临在”让下面的人感到“警赫”,“监观四方”就是他看着四面八方的一切。“求民之莫” 就是满足着烝民对他的要求,对他的请求。这是《诗经》上的话。《诗经·大雅》上提到“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维此文王”是说周文王 ,这周文王是非常虔诚的人,他小心翼翼干什么?是为了“昭事上帝”,上帝是中国古人相信的看不见的神。这个文王对上帝是非常小心谨慎的 。“ 昭事” ,就是侍奉,去奉献自己对他的敬畏。这是《诗经》上记载文王对于造物主的信仰。上帝并非指人,只是商人僭用了帝名。原来的上帝只指的是造物主,后来呢 ,每一个皇帝上去了,商人就把这个人称为帝,包括汤,把汤称为帝 ,把纣称为帝,那么 ,后来这个帝就通用了。这是从商人开始搞出来的,后来秦始皇这个人把自己称为皇帝 、始皇帝 ,于是这个帝字开始形容人,形容大地上的统治者,每一个皇上上位了,就说谁谁谁是帝,比如说文帝、武帝;汉文帝、汉武帝、汉景帝等等 ,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实际上最起初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造物主的 ,这个词不是基督教的词,中国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使用这个词来称呼造物主。
后来的天主教 ,耶稣会会士利玛窦为首的那些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发现古书之中把造物主称为帝 ,他们也用上帝这个词来形容基督教所说的主, 所以现在的基督徒口称上帝, 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一个词汇,并不是基督教里的词。那么起初的基督徒刚开始来中国的时候 ,把上帝称啥呢? 称“陡斯”,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满口上帝啊多好多好,都是啥呀, 是不是my God? 也不是 ,那是英语 ,那个时候的基督徒祷告都说啊“丢斯”, 都是称丢斯。 那个时候基督教也很教条, 都必须用丢斯来称呼上帝。刚开始利玛窦主张用上帝这个词 ,教廷还很反对, 甚至差一点把中国基督徒开除教籍 。中国基督徒在做礼拜, 没用上帝不接受。
这个词是中国古书之中固有的, 那么伊斯兰教相信不相信上帝呢, 我们相信造物主 ,我们称之为安拉。 安拉是啥意思呢?神。 安拉是唯一应受崇拜的神 ,指的是他的神性。 那么《古兰经》上如何形容安拉呢?用了一百多个词, 而圣人说,真主有99个尊名, 那么其中就有一个尊名,是马里克,马里克的意思就是帝王, 就是真主是帝王,是统治者,真主是掌权者,他驾驭一切 ,统摄一切,这样的主宰他不是帝吗 ?所以上帝这个词是《古兰经》里边有的 。有的穆斯林说,我们不能模仿基督教,实际上你把真主叫上帝这不是模仿基督教, 这是证明你是一个中国人,你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古人信的是什么 ?那么《古兰经》上所说的马里克就是帝王 。《古兰经》上形容真主就是“阿里”至高的,“艾阿拉” 至高无上的,“太阿拉”,我们常常说真主太阿拉, 什么是太阿拉? 至高无上的, 至高无上的帝王。 那不就是上帝吗?
所以, 至高无上和帝王这两个词, al-malik-al-a`la就是上帝的意思 ,就是《古兰经》上允许的 。所以,以后谁要把真主称为上帝 ,你就理直气壮的称, 因为这是《古兰经》让你称的。
《书经》, 就是《尚书》 ,《尚书》上讲,尧的时候 ,是“荐舜于天”, 尧推荐舜上任,《尧典》上记载尧 ,推荐舜, 让舜接替自己的位置的时候, 他给谁推荐呢? 你直接指定不就行了吗?你给谁推荐呢? 不 ,他要给天推荐 。到了周代,对于造物主的描述悄悄的发生变化 。很少再把造物主称为帝,或者上帝了, 而是开始称为“天”了。 所以《书经》上 ,也就是《尚书》上记载, 当时“尧荐舜于天” 就是给上天推荐, 让舜来干吧 。舜上任的时候 ,首先祭祀上帝, 就是祭祀上天。 这是《尧典》上记载的。 然后《书经》上讲呢 “皇天上帝改元厥子兹大国殷之命。”这是昭告上帝,这个时候 ,天和上帝混用 。既称他为皇天, 也称他为上帝 ,这都是指的造物主。
根据统计,诗经上出现“天”的频率是118次 ,“上帝”43次, 而《书经》上,就是《尚书》 这本书上出现“天”字116次,而“上帝”25次 。这两部书都是在周代成书的,所以在周代人们对造物主的主要称呼是“天” ,而“上帝”这个词则开始减少。诗经上出现这么多次,118次加上43次这是多少次呢?161次了。 《诗经》总共三百首,出现 “造物主”的次数是161次,可见《诗经》对造物主的描述 ,可以说比比皆是 。古代的中国人,诗经时代的中国人,随时随地在和上帝沟通,在和上帝交流,在向上帝祈祷。中国古人对上帝的信奉是非常虔诚的。《书经》上提到“上天”116次 ,“上帝”是25次 ,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这说明中国古代有一个虔诚信奉上帝的时期, 那个时候人们和上帝的交往是非常频繁的 。
有很多人说中国古人是无神论者,甚至有的人说儒家是无神论者 ,还有的人说孔子是无神论者。 所有的这些话都是鬼话,鬼话连篇,我们用证据说话,我们会发现,孔子到底信奉什么,中国古人到底信奉什么 ,他们到底信神还是不信神。那么再说这个“天”, “天”这个字啊, 是什么意思呢?“天,颠也 ,至高无上 ”这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天的描述, 这里的天是指的巅峰状态的,是指的最高、至高无上的,没有人能够超越的 。也就是指的造物主。
当然,有的人说了,你要把真主称为天那不行啊, 因为天指的是“阿斯玛”,是指的被造物。 所以应该把真主称为安拉, 称为主, 可是主也是被造物啊?对吧! 比如,小区物业的业主,这是不是被造物啊! 一家之主,是不是被造物啊 !主这个词语可以用来称为被造物, 天呢, 也可以被称为被造物 。但天还有一种含义 ,就是造物主。
中国的汉语啊, 我刚才说很精确, 但同时也很模糊。 在其他语言中有好几个词 ,但汉语中只有这一个词 ——天。 比如说日子 ,过了一天又一天 ,英语里边就说one day and one day,一天又一天, 它用day来表示这个天。 实际上它相当于汉语里的日子。 然后咱们说今天的天不好 ,下雨了 ,这个天可不是指的造物主, 天哪能不好呢 ?这是指的天就是天气。就是today,weather is not good。就是今天的weather不太好 ,这个地方的天指的是天气、 气象的天。然后,说天上有个太阳 in the sky there is a sun ,这里出现的sun , sky 是指的蓝天白云的天 ,都是我们头顶上的这个大气层, 这个天, 有的时候呢, 还有一个词“ heaven” 宇宙上的天,宗教上的天,这是英语里边的关于天的描述,还有一个词就是“God”,神 ,上帝。 我们中国人说:我的天啊,这里所说的这个天就是指的造物主 ,如果有人喊 ,天啊, 赶快帮帮我 ,绝对不是指的气象的天, 就是阴天了, 赶快求, 让这个阴天帮帮你! 没有人那么认为。当他喊天的时候呢,他头脑之中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指的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一个主宰,一个神。 所以中国人所说的天,乃是宗教意义上的天,是主宰之天 ,是启示之天, 就是天的本义。天,根据甲骨文,来源起初是一个人字, 也就是一个大字 ,在人上面加了一横,就成了天字, 也就是人的统治者 ,至高无上的,这是中国古人信奉的,也叫上帝,后来叫天比较多。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所书,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天为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万物都从哪来的 ,根据我们小的时候学的课本上告诉我们,万物都是自然来的,自然能不能产生万物呢。 自然连自己都产生不出来 ,我们中国古人不相信自然能产生一切 ,而是相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四生万物 ,那么,这个一是从哪来的呢 ,这个老子讲一从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自在者的一种状态 ,绝对不是指的一种没有神的状态 。我们讲的中国古人, 认为这个一切万物来源于天, 绝不是来源于自然 ,自己冒出来的, 不可能!什么东西都是天生出来的,“万物非天不生”,就是没有天的话,什么也生不出来 。什么都是天生的,天就是万物最起初的根源,《诗经·大雅》上讲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生烝民” ,“烝民”就是老百姓。芸芸众生,是谁生的?天生的,当然这个生不是指的生育的生,而是指的创生的生,古兰经上也有一个词“badi`a ”,“badi`a ”创生,《古兰经》上形容真主为创生之主,用“生”这个词来描述创造。“苏菲派”也认为真主创造世界是一种 “流溢、派生、衍生”(字是否正确?)的方式,由一个终极实体,把他的美好他的完美向外流溢出来 ,这种生的方式,和中国古人的认识是非常相近的 ,他们认为万物都是天生出来的。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万物是天造的 ,“天生烝民,其名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还是《诗经》上的话,就是“烝民”仍然是天生的,这种观念对中国人持续几千年的影响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为什么是那样子啊?天生以来就是这样子。这个“天生”就是强调他是上天创生出来的。
唐诗之中,李白曾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就是说,他很有才,他的才华有他的用场 ,但是,他没有狂放到不承认造物主,他说得非常清楚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这么有才,什么原因呢?是上天赐给我的。白居易讲杨贵妃的时候说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养在君王侧” ,杨贵妃那么漂亮,谁造的呢?“天生丽质”, 就是说一个女人为什么如此美貌?因为上天生出来的,就是这么美的。所以说,中国人相信人是天生的。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这是《书经·泰誓》上的一段话 ,“天佑下民” 就是上天保佑着下面的黎民百姓, “作之君,作之师” ,君就是统治者,“师”就是引导者。这段话用阿拉伯语来说呢就是“Allah yuwalli al-nas ”真主保佑着下方的群众,怎么 做什么呢 “malikan hadiyan” ,做他们的保佑者,做他们的统治者,同时做他们的引导者 ,“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接下来一段话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就是“天矜于民” 天要看老百姓啥意思,如果大家都喜欢这样 “民之所欲, 民心所向,天必从之” 也就是天就依着老百姓了,大家都喜欢这样,那么天就这么照着你们说的办吧。这段话有《圣训》可以作证,穆圣说过, 穆斯林大众决定的事就是真主的意思,也就是真主同意的事情 ,这就是“民之所欲, 天地从之”。
“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书·皋陶谟)” 就是天的聪明以什么为标准呢 ?以我民的聪明为标准 ,他的明畏呢也以我民的明畏为标准。 就是说上天以人作为最重要的,他看人的意思来保佑人,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这是《大雅》上对上天的描述。“上天之载”就是上天对宇宙万物的统治 、运载 、载行, “无声无臭”就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造物主是没有空间位置的。 伊斯兰教人拜真主, 真主什么样子?清真寺里边没有他的像。中国古人信什么? 信天, 天是什么样子? 同样,中国古人也不设像, 中国古代的先民从来不给上天设一个画像。 设立某个地方、某个画像、某个神像,然后说那就是上天的,没有人敢那么做。“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这是最基本的认识。塑造偶像都是从外国传来的传统 ,传来的风俗, 中国古人不那么整。上天为什么是不占据空间位置的呢?很简单,假如真主必须呆在某个地方, 那么这个地方是谁造的呢 ?你说是真主造的, 那我接下来就问一个问题,真主没造这个地方之前 ,真主在哪呆着呢 ?真主以前不需要地方, 后来他造这个地方就需要一个地方呆着。那么,真主到底是无能的还是大能的呢?如果说这个地方不是真主造的 ,它跟真主一块存在,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地方。 真主以前在哪呆着呢? 所以真主如果必须呆在某个地方 ,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必须与真主同时存在或者先于真主存在 。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 是真主是无能的, 不是万能的 ,而且这个地方不是他创造的, 因此真主也不是造物主, 这是说不通的! 空间是真主创造给万物用的,给人用的 ,人就得占地方。比如说我们讲课就得有会场,我们回家住,就得买房子,没房子谁也不嫁给你。但是真主不需要地方,他需要多少空间呢?他一分钱的空间都不占,他一平方都不需要,他造出那么多平方,平方公里,造出那么多光年的空间,都是给人类用的,给万物用的,他自己是不受空间的局限的,也没有形状的局限的。正所谓“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这个上天,他是超人格的神,以上说的都是他的超自然性,超验性。
接下来就是讲天的启示,以及启示的特点。天对人类的启示,天对人类的保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诗经·商颂》里关于商人的传说,商王朝从哪来呢?商人从哪来的?是上天命令一个玄鸟啊,降下来,生下来的,这是商人自己鼓吹的。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就是说,夏这个王朝,罪恶太深重了,所以上天命令把这个民族把这个王朝的统治者给灭了,消灭掉,把桀给灭了。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这是这是《诗经·周颂》上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就是说天命是非常威严的,“文王之德”就是说文王的美德。
天会不会说话,伊斯兰教相信的真主是会说话的,因为真主降示了古兰经,所以我们把古兰经叫真主的语言,kalimah-Allah,这个说法如果严格的分析,是不准确的。为什么呢?真主的“语言”,“语言”在阿拉伯语里边是另外一个词“lughah”,比如“al-lughah-al-arabi”,也就是阿拉伯语,真主那说阿拉伯语吗?真主那说啥话呀?说汉语还是阿拉伯语?不,真主那不说汉语也不说阿拉伯语,他给哪个民族降经典就用哪个民族的语言。最起初接受古兰经的人阿拉伯人居多,所以他用阿拉伯语来降示古兰经。之前他要给犹太人降示经典呢就用犹太文,用希伯来语。那真主他的官方语言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就是到了真主那必须用阿拉伯语,这是大错特错的一个想法,很多人做杜阿,做祈祷,一定要把阿拉伯语弄清楚要咋念,得了糖尿病就向真主祈祷“主啊,治疗我的糖尿病”,不就得了吗?他非要用阿拉伯语把那个“糖尿病”翻译出来,求真主治疗他这个”含有糖的尿的那个病“,他认为这样真主才听得懂。这你就太小看真主了,是吧,你说汉语不是真主所创造的吗?哪一种语言真主听不懂呢?我们的礼拜,我们的诵经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听懂,很多人在礼拜之中用阿拉伯语,自己听不懂,他也不当回事。因为他觉得念经是给真主念的。我听不懂不要紧,只要真主能听懂就行了。实际上古兰经是真主降给人,让人提醒他自己的,你每念一遍经,你提醒自己的心灵,去记念真主,去行善不要作恶,这是古兰经的意思。但是我们把经念给真主,“主啊,我要你听到,我念的是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语”,真主需要听吗?就比如说我是一本书的作者,我写了一本书,我把这本书给你了,我给你是提醒你自己,你自己读吧,自己受益去吧。我不可能说,
“哎!过来过来过来,你,把我写的那本书好好念给我”。
“念给你干嘛呀?”
“提醒提醒我啊,我忘了”。
事实上不会这样子,但群众常常认为真主需要我们提醒,真主那里说阿拉伯语。错了。只有说真主的语言是古兰经,但绝不是阿拉伯语,古兰经的原话真主那儿知道,到底是怎么说的,绝不是用阿拉伯语说的,但真主为了让人听懂,所以选了人间的一种语言来降示古兰经。因为人必然要用人间的语言,真主和人的语言不一样啊,人说话,比如说阿拉伯语:"b,m”,这些都是双唇音;"f"是唇齿音;“h”就是喉音;真主有喉咙么?有嘴唇么?有声带么?有牙齿么?有舌头么?所以他怎么可能有舌尖音,唇齿音,喉音?怎么可能有这些发音呢?这些是人间的语言,所以不是真主的话。真主绝不说人间的话,那么我们说古兰经是真主的话,指的不是语言,而是"Qaul-Allah“,是“kalamu-Allah”。真主的语言,以人间语言的方式体现出来了,是他把他的话转换成人间的语言了,“麦基偶勒”,真主把古兰经——他的指点,他对人类的指示,转换成阿拉伯语语言,出现在人间, 所以我们说古兰经是真主的话。但是,古兰经不是真主的原话。那么,原话,真主那儿原来说什么话,他的原话显然不是人间的语言。所以这一点来说,我们对比中国人所说的天和我们所说的真主是一样的。
我们伊斯兰教说真主说话,但中国古人说“天”不说话,实际上这个天不说话,指的是天不会像人一样说话。所以有人问孔子,天会不会说话啊,天能言否?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 是天还用说话么?天怎么能说话呢,天怎么能像人间一样跟你说河南话呢?对不对,他不可能像你这样做普通话的发音,为什么,他也不需要发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年四季的昼夜分明,四季分明,万物都在运行,都在生生不息,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再去一一说明么?他是这个意思。所以这和古兰经上所说的还是一致的。
古兰经认为天是至大的,真主是至大的,除了真主之外绝无应受崇拜者。论语上也讲了,“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就是多么威严啊,只有天是最伟大的,“阿兹姆”,只有天“艾克拜尔”只有他是最伟大的。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书·蔡仲之命)”,是《尚书》上的话。皇天是没有亲戚的,只有他自己的德行,他自己的属性,伴随着他,辅就是辅助、伴随。“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这句话和古兰经上有句话非常相似,古兰经上说“赞颂我们的主的尊严!超绝万物,他没有择取妻室,也没有择取儿女。”(72 : 3)也就是说他没有亲戚,没有儿女。“皇天无亲”还指皇天不讲亲情,不徇私舞弊,绝对不可能看谁跟他比较亲近,他就格外地袒护谁,他只看人的美德,以美德来论人,这是两层含义,都是指的真主是独一的。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是在强调人来自于天的生养。易经的彖·乾和坤上都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就是人和天的关系,万物的资生是为了顺承上天的旨意,上天的意志。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如果得到上天的护佑,那你就会绝对的吉利,绝对的吉祥如意,没有任何不利的因素出现,没有任何不安全的情况发生,这就叫“吉无不利”。用传统的穆斯林的语言来说就是真主一旦来护佑你,胡达一旦保佑你,处处都有“白尔凯”,吉无不利啊,一切都是有“讨非克”的,没有一丝一毫不安全的东西。
接下来再谈鬼神,鬼神这一项,我对应了伊斯兰教信仰中的天使,天使是一种神秘力量,中国古书上记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但并不是造物主,不是主宰。这种神秘力量是应该敬畏的,但不能崇拜。这种力量是什么呢?就是鬼神。鬼是指人的灵魂,鬼的原意就是归,就是人回归的意思。神呢?从文字上来讲,起初它的右半边是指电,就是神秘力量像闪电一样的风驰电掣,但是用示字旁又表示是和神有关系的,鬼神就是宇宙之间存在的一种看不到的东西。对待这样一种力量,中国古人是什么态度?先看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是你要祭祀神的时候,就好像神在你面前一样。中国古人对于鬼神的态度是祭而不拜。就是我只祭奠它,但是我不崇拜它,绝不把它当成主宰。这个鬼神是指的什么呢?我刚才讲过,鬼就是指人的亡魂,是人去世了的祖先,就是人的亡魂,都是我们曾经在世的亲人,他们去世了,他们就成了鬼了。对待鬼这种神秘力量要祭祀,就是要表示追思和怀念,但不是崇拜。孔子对它的态度是什么呢?“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这四件事孔子不谈,你问一问他哪儿有个妖怪,他不谈,你问一问他谁有特异功能,他不谈;你给他说某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乱象丛生的事情,发生了什么奇迹了,他不谈;你给他说某个地方有一棵神树成精了等等这些怪异奇幻的事情,孔子都不会和你谈的。因为他不搞迷信。“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说孔子不搞迷信。那有的人说,能不能这么说,孔子不搞封建迷信。我们可以说孔子不搞迷信,但不能说孔子不搞封建,封建这个词如今成了贬义的了,总把它和迷信放在一块儿说,封建迷信,认为迷信都是封建来的。而实际上,当今社会也有很多迷信,无神论就是最大的迷信,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造物主的存在,这还不算迷误吗?对一切的事情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这本身就是迷误。所以这个迷信不是封建迷信,一定要弄清楚这一点。什么是封建?封就是开拓,分封;建就是扩建。给你一个诸侯让你管着,然后你去建立一个城邦,这就叫“封建”,这是一个好词。所以他反对迷信,但不反封建。孔子对鬼的态度,就是谁家的鬼谁来祭祀,你家的鬼你就到你家坟上去祭奠,到你家祠堂里面去祭祀就行了。不是你家的亡人,你跟着过乜贴,这不行。“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就是说这不是你们家的亡人你们搀和啥呀。“谄”就是谄媚,也就是给人拍马屁,给人捧场,孔子反对这种行为。他只是把这种祭奠行为限制在每家每户之中,不要再延伸了。“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就是对于鬼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后来产生了一个成语,敬而远之。他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就是他尊敬,但他不靠近,不天天热衷于探讨这件事情。他是保持一个距离,在这件事上不作过多的探讨。为什么要尊敬呢?因为那些都是亡人。理当尊敬。中国穆斯林也是这样一种态度。
墨子对于鬼神的描述是:“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事,侍奉,人们要侍奉什么?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就是说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侍奉上天,然后中间的事情呢,侍奉鬼神,就是各家各户的亡人,然后下爱人,就是指我们现在活着的这些同胞们朵思弟们,爱我们的群众,泛爱众。这是《墨子·天志》上的话。“天鬼,山水鬼神,亦有人死而为鬼” ,这是墨子对鬼的描述。“天鬼” ,就是指上天所差派的那些神秘力量,这就和《古兰经》上所说的天仙、天神、天使差不多。山水鬼神呢,就是指的大地上、山水间存在的一些神灵,看不见的东西,用《古兰经》上的话来讲就是“jin”,精灵。人死而为鬼呢,就是人的灵魂也成为鬼,这就是指人类去世之后的亡人们,他们的灵魂。这世界上呢,基本上就有这三种鬼,天鬼,山水鬼,还有家鬼。对于家鬼,那就是你们的亡人,山鬼水鬼就是世界上存在的一些精灵,还有天鬼呢,就是天使,这是墨子对它的解释。
人类要如何对待造物主呢?要和他交流,穆斯林要去做礼拜,通过做礼拜,做杜瓦(祈祷),做乃麻子,来完成和真主的沟通。人们表达对真主的崇拜,然后捧起双手向真主作祈祷。中国古人是如何进行的呢?现在人也相信上天,但是都忘了,不知道该如何去拜天。我们看古书上记载的对于上天是什么态度,是如何表达敬意的——“祀、祷、礼”。
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有两件大事,一件是祀,一件是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拿咱们穆斯林传统的话说就是国家有两件大事,做乃麻子和为主道奋斗。但在当时国家的大事,可不像现在你自己去礼拜,是个人行为,现在国家强调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行为。但那个时候宗教信仰是举国出动。每年的元旦或者冬至的时候,由周天子带领大家一起祭祀上天,在一个高高的祭台上,天子带领一起来祭拜。天子下面是各个小国的诸侯,排列成行,诸侯下面是各国的公,然后是大夫,一排一排的共同来参拜上天,这种祭祀还很有讲究,除了礼拜以外,还必须摆上祭品,要摆上九鼎八簋。何为九鼎八簋呢,就是国家的天子,就是国君,要摆上九个鼎,然后八个簋,然后诸侯摆八鼎七簋,大夫摆七鼎六簋,逐次类推。谁的品级小,就摆的少,天子是摆九个鼎,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君子一言九鼎的来历。天子是什么呢?就是上天在大地上的代治者,由他来带领大家一块拜天,祭天。他就是大众的伊玛目,他领拜,他是主祭,这是中国古代在周天子时代全国性的表达对上天崇拜的一种宗教活动。
《孟子》上讲,“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就是说有一个人不干净,谁见了谁恶心,但即使是这样的恶人,好好洗洗,封一下斋,仍然可以去拜真主,仍然可以去拜安拉。这就是孟子的主张,斋戒沐浴,什么叫斋戒?我们穆斯林都封斋啊,那中国古人的封斋,也是禁食,不吃饭,不吃荤,对吧,甚至是不喝水,不行房事。沐浴呢,就是全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拿咱们穆斯林的话,一个是封斋,然后就是洗个大净,干嘛呢?拜上帝。可以祀上帝了。所以中国古人,在拜上帝之前也是先封斋,先洗“乌斯”,先做大净的,我们说中国如果没有圣人,安拉没有指导过中国,那中国古人是如何知道封斋的?怎么知道做大净的呢?显然真主启示每个民族。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王孙贾问孔子说,我到底应该拜谁?我是应该献媚于奥神还是献媚于灶神呢?有啥区别吗?子曰:“非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把他全部否定了,不行,NO,怎么办?“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说如果你得罪了天,你就没有什么祈祷对象了,你祈祷谁都是没用的。这句话就是在强调:除了上天,没有什么可以祈祷的。只有上天有资格接受人的祈祷。没有任何祈祷对象,可以接受人类的祷告。这句话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孔子是认天独一的人,我不说他认主独一,因为中国古代把主就称作天,认天独一,认天独一就是”讨黑德“,他就是一神论者,他不搞多神崇拜,他不搞迷信,怪力乱神他都敬而远之,但是他对一个绝对不敢远离,绝对不敢有任何的怠慢,那就是“天”。他非常小心慎微地崇拜着这个主宰,那就是天。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就是孔子的伊玛尼,这就是他信仰造物主的明证。
而有的人说孔子是无神论者,他们说论语里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孔子信天的痕迹,讲论语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可是做人之本是什么,首先要知天命,他几时才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以说如果一个人不知天命,论语算是白读了。因为你没有明白孔子在这个世上呼唤人们干什么。有的人说孔子拜的天是自然之天,是自然界,这也是大错特错的。自然界是没有知觉的,自然界是没有感觉的,也不可能和人们对话的,而孔子念念有词地在祷告,他不可能向着自然界,向着没有知觉没有感觉的大自然在做祷告。《左传》上讲:“无神可告,若有,不可诬也”。意思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你做什么祷告啊,你给谁来求啊,给谁去说话啊。“若有,不可诬也”,就是如果有,你不可否认它的存在。所以中国古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相信神灵的存在,尤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孔子本人就是虔诚的信奉造物主独一的人。我们的圣人说:若心中有芥子般信仰的人,真主就会让他进天堂,这个孔子这点伊玛尼大家看是多还是少啊,你们自己衡量去。
礼,我要说的礼,就是人对造物主进行的交流之一,这个“礼”,从示,从豊,就是这边示字旁,另一边是豊字旁,现在的礼字是简化字,原字的写法右半部分就是这样的,这个样子就是捧起来的酒杯,捧起来的青铜器的样子,是在祭天的时候使用的祭器。这个礼起初所指的就是人对上天行的礼。后来才开始泛指人和人之间的礼貌,礼节,礼仪,但《说文解字》里说:“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什么是礼,就是履也,履行一种使命,就是事神致福,侍奉神表示致福。“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什么是礼呢?天上的经,地上的义,民间的老百姓的遵行实践,这就是道理。“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就是天地的这个万物的常道,老百姓实践的规则。“民以顺天,天之道也”,《左传》上告诉我们礼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顺天,这就是天之道。所以礼的目的用阿拉伯语来说就是“aslama lillah”就是“yuslimuna lillah”就是为了归顺安拉。
礼的道是为了顺天。然后才是人间的礼节,就是:“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这也是礼,就是你懂得对上天行礼,同时对待人间的我们的各种同胞,也要彬彬有礼。君令臣恭,就是,君,负责下令,臣,负责与他患难与共,父慈子孝,父亲负责慈爱,子女负责孝敬,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这就是礼。如果社会真是这么一种状态,人们之间没有冲突,对抗,而是彼此互相慈爱,关心,尊敬,以及柔和,这个世界就是礼仪之邦。如果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互相打骂,互相对抗,那就叫礼崩乐坏。《论语·八佾》上讲“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仁爱,要礼干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仁爱,要乐干什么?所以礼乐的作用,都是为了让人们心中产生仁爱。这就像是我们平时做礼拜,做礼拜念古兰经的目的,就是要心中有仁爱,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礼拜,但是心还是歹毒,实际上他的礼拜没有奏效,只礼拜,只磕头不知道什么意思。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上讲,不符合道理的不要看,不符合道理的不要听,不符合道理的不要说,不符合道理的不要动。该看的看不该看的不能看。这和伊斯兰教的主张是非常一致的。也曾被刘智所引用,来教化穆斯林。比如伊斯兰教对“视”的规定。要降低视线,别人身上会引起非分之想的感官或者某个部位,不能看,你看了就是哈拉姆。非礼勿听,不该听的不要听。非礼勿言,不该说的话,比如背谈、嘲笑、诋毁、中伤不能说,这就叫非礼勿言。就是你不能说不该说的事情。非礼勿动,没有口唤的东西不要拿,这就是伊斯兰。
礼的范围很广,对于人要事之以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是对我们的父辈、祖先,他活着的时候,要以礼节待他。他如果死了,要举行葬礼。就是要有“者纳兹”,祭之以礼呢,就是说他去世了之后,我们还要纪念,也要以不同的礼节表示哀思。这是人对于父辈祖辈要尽的义务。
人对真主的态度,对上天的态度,一个是祭祀,一个是祷告,还有一个就是礼拜,这是礼、祀、祷。
除此之外,还有满足、信靠。满足,“tawakkal”,信靠,就是“托靠。“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孔子说了,我不怨天,也就是对上天的安排,我很满足,我从不抱怨。不尤人呢,我也不责怪任何人,我从自身找原因,“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那知道我的有谁呢?只有上天。用阿拉伯语解释就是只有真主最知道,真主至知。
接下来,论语还记载一个事情,就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桓魋这个人是个坏人,是个小人,他想暗害孔子,孔子知道之后没有害怕,他说呢:“天生德于予”就是上天把这个品德给了我。“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这是一个非常高尚的境界。也就是说他对于真主的托靠,对于上天的信赖,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很高的层次。他不害怕,有天在呢, 能把我怎么样。这段话就让我不禁想起来了穆圣时期的一件事情,就是穆罕穆德圣人曾经遇到有恶人要陷害他,要杀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态度,他就是说,真主在保护我,别人还能把我怎么样。所以当时信徒们还说给您派保镖日夜看护您吧。但是穆圣让把这一切都撤掉,不要怕,有真主在呢,天生德于予,那些阿拉伯的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至于生活方面的指导,我们看一看,《论语·乡党》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是对吃饭很有讲究,我们现在中国的非穆斯林,也就是不信教的中国人,一般在饮食上没有讲究的,见啥吃啥。特别是广东那边的,据说什么果子狸啥的能逮住的都吃。但是孔子那个时代并非如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这是孔子在生活方面的指导。我们知道穆圣啊,他在世的时候,对于生活方面有很多指导,什么东西能吃。比如吃饭的时候,大家要靠自己旁边的吃,不能吃饭的时候一筷子放最中间。还有不能往水杯里面吹气,小心吐沫星子把水弄脏了。公用器皿的时候,要讲究卫生。饮食的时候,要左右手分工,右手吃饭,左手净下,洗脚。这是伊斯兰的讲究。我们知道古兰经上禁止的血液、猪肉、自死物、以及没有奉真主之名的都不能吃、不到时间的不能吃、坏了的腐败的不能吃。这些在孔子的教导之中,比古兰经早一千年,这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方面的论述了。“食不厌精”也就是做饭饮食,怎么做的好怎么来。“脍不厌细”像鱼肉坏了不能吃,腐烂变质的不能吃,这和教法上讲的都是一样的,臭恶的不能吃。那么不时不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封斋不到时间能不吃吗?不时不食。孔子也这么讲,不到时间的是不能吃饭的。这个不时还有说先祭祀,祭祀过后了之后,才是自己吃饭的时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就是要有姜啊,而且不能多吃,就像咱们穆圣讲过,一个胃,三分之一的食物,另外三分之一装水,另外三分之一空着。这都是很相似的。
对于猪肉的论述,就是《礼记·少仪》上面讲到 “君子不食圂腴”。君子不应吃圂腴,什么是圂腴呢?圂就是厕所,腴就是内脏。圂腴就是指猪狗的内脏。中国的古代没有严格的禁止吃猪肉,不是说猪肉不能吃,但是不吃猪的内脏,狗的内脏。下水绝对不能吃,要是吃的话就不是君子,不是君子呢那就是啥?就是小人了。君子是不吃这些东西的。中国古人呢,到底喜欢吃什么,实际上更喜欢吃羊肉,不喜欢吃猪肉,苏轼的诗歌“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甘肃那边能吃到熊肉,但是到了陕西能吃到羊肉、羊肉泡馍。李白的诗歌说“烹羊宰牛且为乐”,就是喜欢吃牛羊肉。中国人都喜欢吃羊肉,羊大为美,美字上面是羊字头,下面是个大字。你有一只羊,你才俊美。周人,姓姜,他的母亲姜嫄。姜字就是羊字头。还有姜又通羌,中国有一个少数民族叫羌,这个羌也是羊字头,中国古人认为自己很早以前就是牧羊人,吉祥的祥,羊字旁的;羹汤的羮也是羊字头,也就是他们认为,只有羊是美的。没有人说豕是美的,豕就是猪,这个东西大家都不喜欢,但是比较便宜,比较容易得到,在农耕社会不像羊那么难得,而羊在草原上比较常见,农耕社会,草比较少,羊不好得,越不好得越知道羊的金贵。连苏轼都想吃羊肉。就是说中国古人是尚羊的民族。吃猪肉是不得已的,也是不符合古人的教导的。
另外,我要说的是中国古书上曾经发布过《酒诰》,尚书记载过周天子发布过《酒诰》,这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它要比古兰经要早一千多年了,中国古人曾经禁止过饮酒,真主对这个民族引导还是不引导,你看一看这些,看看他们当时都是怎么生活的就知道了,周天子曾经颁令说,如果有一群人聚众饮酒,全部都得处死,在伊斯兰教里打八十鞭就行了,周天子那个时代却都要处死,所以那时候的禁酒比现在还要严格,我们看中国古人在饮食方面的教导和古兰经上的教导是一样的。
接下来谈谈《礼记》与头巾的问题,很多人提到头巾,就认为是穆斯林特有的习惯,就是从穆罕默德之后的人才开始戴头巾,事实上,戴头巾是各大古老民族共有的一种传统,共有的对于女性的着装要求。她们在外出的时候,在庄重的场合里都要戴头巾的。印度妇女戴头巾,犹太妇女也戴头巾,就是圣母玛利亚的画像上面,画的玛利亚就戴着头巾,因为玛利亚本身就是犹太人。中国人拜的观世音菩萨,头发后面也戴个头巾,因为观音菩萨是印度妇女嘛。印度女人,也戴头巾。这戴头巾是穆斯林的专利呢?还是全世界共有的风俗习惯呢?我们看一看《礼记》上曾经的描述,妇女外出的时候必须用头巾遮蔽,外出必遮其面,就是用布把这个脸都给遮住,甚至脸都不露出来,到宋代的时候,经过朱熹的贯彻,要求得更加严格了。我们知道唐代的妇女穿着非常得狂放,领口都比较低,但是你在宋代找不到这样子的。唐朝的壁画有不少保留下来了,有吴道子的画。宋代也有保留下来的绘画,比如国之珍宝就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上面,整个汴京城满大街行走的几乎都是男人,很少见到女人,即使见到女人也都是戴着纱罩的,或是戴着头巾的,要么就是看不到的,在非常华丽的大篷车里坐着。妇女不常外出,只要外出她们就用纱罩或是头巾来遮盖住自己,这种风俗习惯到后来随着侵略者的入侵,也就是蒙古人入侵中国一次,满洲人入侵中国一次,随着中国两次的亡国,也就造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旧有的传统很少有人延续下来。到了明代的时候恢复了,到了清代又亡国了。现在中国妇女戴头巾的习俗保留在哪里呢?保留在戏曲里。看戏的人都知道,表达已婚妇女的青衣这个这个行当,她们外出的时候都用青巾来包裹头部,这就是中国妇女戴头巾的习俗,至于官宦女子则戴着华美的凤冠。这是来自于哪里的呢?正是来自于《礼记》的教导。易经上还有一句话,“慢藏诲盗 ,冶容诲淫”,为什么要戴头巾呢?因为,慢藏,东西藏得慢了,容易导致小偷,人的长相打扮得妖冶,过于花枝招展,容易带来淫乱,所以“冶容诲淫”,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遮盖。
古时候有个淳于髡,他说男女授受不亲,《孟子·离娄上》说: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 之以手者,权也。”什么意思啊,就是我们男女授受不亲,嫂子要掉河里了,可不能拉她,摸她的手那可是不允许的,所以有人问孟子,孟子咋回答呀,嫂溺到底拉不拉她一把,拉,你要是嫂子到水里了,你不拉她,你是豺狼,是豺狼也。你说我拉她就是“哈拉姆”,她的手是羞体啊!就是我不能碰啊,其实你不懂,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但是嫂溺援之一手“权也”,就是权衡之变,就是伊斯兰教法有一个优先选择,你看到这个是非法的,但是救她是更重要的,所以你就要以救她为准,我们很多人比较故作清高,常常要表现得远离红尘,远离女色。我们知道,穆斯林组织的学习班,男人也有,女人也有,男学生也有,女学生也有,表示清高的一伙人呢?就不愿意进这个学习班,说这伙人往火狱里边学习了,学了之后都要下火狱,为什么?因为他们男女在一块学习了,但是他说这话的时候呢?他天天走在大街上,跟男女走在一块,他天天坐公交车的时候都和女人站在一起,他坐飞机的时候甚至旁边就坐着女人,他也不要求调换一下,只是当别人学习《古兰经》的时候,他就来气了,他就说不行,那样子学习就会进火狱,所以呢?这是一种假冒的清高,这是一种虚伪的善良。
天启,就是中国古人相信上天的启示,“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孟子上面曾经记载的,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我们伊斯兰教也相信有先知,有圣人。先知是什么人,“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就是大家都不知道,他先知道,然后他召唤大家都觉醒,大家都没有觉醒,他先觉醒了,这就是先知。但先知同时又是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这句话我刚才解释过,圣人呢?是先知,但与此同时,圣人又是人。中国不崇拜圣人,从来没有一个人神化圣人,说圣人是造物主,或是造物主的儿子,这些都是西方的传统,西方基督徒把耶稣当成造物主的儿子,当成上帝之子来膜拜,中国人从来没有任何人神化孔圣人。“圣人,人伦之至也。”首先,大家都相信,圣人是一个人,只是人伦之至也。从伦理道德方面是达到巅峰的人。当有人问阿依莎,穆圣的德行是什么?阿依莎说穆圣的德行就是《古兰经》,穆圣就是一种具有伟大品格的人,他的到来就是为了完善人类的道德,“圣人,与我同类者也”,什么是圣人,跟我们大家是同类,所以大家不要相信圣人一定有特异功能,圣人能够刀枪不入,上刀山下火海,这是对于圣人的歪曲。有的人说圣人出生的时候阿拉伯霞光万道,圣人的家里香气扑鼻,门口蹲俩大狮子,这些都是《天方至圣实录》上的神话,这不是圣人的常态。穆圣并没有这样的神奇的功能。《古兰经》上多次强调,当阿拉伯人向穆圣索要奇迹的时候,《古兰经》上说,你告诉他们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只是奉到启示的凡人。《圣训》上也清清楚楚记载着,穆圣生活的细节,比如说穆圣本人爱吃醋,穆圣本人会发怒,他发怒的时候,脸都红了,而笑得时候则会露出大牙,他就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有生老病死,也得过病,他也上厕所,他不背对天房上厕所,他在家里边的时候,还曾经穿着过短的裤子,露出了膝盖,这些都有圣训记载,所以我们不神化任何一个人,这和中国古人的观点是一样的。
关于人的描述,孟子有一段话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有几个能和禽兽不同呢?"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就是我们人类和禽兽什么区别,人类和动物从生理上来说,很相似,尤其和哺乳动物,生孩子的原理都一样的,消化也是一样的,夫妻交和,道理都是一样的,消化系统基本都很像,那个胃,解剖开来那个肺、心脏,你把羊解剖了然后和人对比一下,都差不多,生理结构一样,甚至荷尔蒙的味道都很像。但是,它的区别在于人性,一个人仅仅是从生理上看,和动物没什么区别,如果他的追求和普通的动物也没什么区别,那么他和禽兽就没有什么区别。人类异于禽兽,在于什么呢?在于他的人性,如果一个人像动物一样,只知道吃喝玩乐,那么,其异于禽兽乎?
所以,造物主派遣圣人来,有他的目的。"上古穴居而野外,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代的人住在山洞里,有圣人来告诉人们住在宫室里面;古代的人死了,之后草草的埋葬,有的被野兽吃掉了,有的是装到瓮棺里边,而后世的圣人易之以棺椁,教人把尸体放在棺材里边把尸体保存好;上古结绳而至,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古代人计数靠什么啊,把绳子打成一个疙瘩一个疙瘩的,圣人来了告诉人们去怎么去写字;仓颉啊,伏羲啊,他们教导人们,于是开始有了文明有了教化,这就是圣人的作用。”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这是圣人来的目的。把天地万物的变化,天地万物的奥秘、迹象昭示给人们。八卦是《易经》上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他们认为宇宙由八种元素组成,乾、坤、坎、离、兑、震、巽、艮,这八种元素就是天地,还有风电,水土等组成,后来也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
关于圣人,谁是圣人呢?中庸里面提到的圣人有六个,尧、舜、文、武、周公、孔子,你说我作为穆斯林,《古兰经》可没这么说啊。没这么说,你可以参考一下,但是你说我能不能把这些人当成圣人呢?我说仅供参考,为什么呢?如果这些人是圣人,你要说他们是凡人,你等于贬低了他们;如果这些人不是圣人,你硬说他们是圣人,你等于抬高了凡人。所以你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只能说这事存而不论。中国肯定是有圣人的,这几个人也都很伟大。《古兰经》上也曾经提到很多圣人,穆斯林平时也说六大圣人,哪六大圣人呢?一般的说法是努哈、易卜拉欣,穆萨,还有达伍德、尔萨、穆罕默德,一般说是这六个,现在我再告诉你六个新的圣人,尧舜文武周公孔子,文、武、孔子他们是圣人么?这是这一套说辞,就是你别光顾着知道阿拉伯人里的圣人,阿拉伯世界的圣人,华裔世界的圣人你也了解一下,刘介廉把孔子称作东方圣人,而把穆圣称为西方的圣人。“西方有大圣人”这是谁的话呢?我们看,孔子自己说的,“太宰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就是夫子啊,你老人家是圣人么?“孔子曰:圣则某弗敢”,就圣人这称呼我可不敢当,“又问三王五帝,孔子皆不对”,三皇五帝是不是圣人呢?孔子都不回答,“太宰骇曰:“然则孰者为圣”,既然这样谁是圣人呢?“孔子动容有间曰”,孔子表情有了变化,他说,“某闻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就是他认为,他听说,西方有大圣人,西方那个圣人比我伟大的多,“不治而不乱”,就是他的功德不得了,“不言而自信”,不用他说大家都非常相信他,“不化而自行”,不用教化大家都非常听他的话,按照他所说的去践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到底是谁啊,孔子光说西方有这么一个圣人,佛教徒说是释迦摩尼,基督徒说是耶稣,我们说呢,也有可能是穆罕默德,这圣人多了,西方肯定有圣人,但与此同时,你也不要忘记了东方的圣人。
《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德经》是老子遗留下来的,老子姓李名耳,大家都称呼他为老子,他也确实老了,离咱也好几千年了嘛,他认为万物不是宇宙的根源,宇宙的根源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是天地万物生成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那个存在是什么呢?他不知道该起什么名字,他勉强称呼为道吧。
"治人事天,莫若啬",就是人要事天,就是要侍奉上天。“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就是上天要拯救,“以慈卫之”,慈就是上天的慈爱,我们讲真主的慈爱。“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是《道德经上》的话,这三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现在没有人能解读,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资料,老子说了“视之不见”就是看不见,这种可能把它称之为“夷”,听也听不见你可以把它称为“希”,搏也搏不得,就是你要想触摸啊,感觉啊,也感觉不到,找不到,抓不住,这个可以叫它”微“,那么连起来,“夷希微”,有一个基督徒来解释,说老子在念上帝的名字,叫夷希微,夷希微是什么呢?就是耶和华,耶和华是中国的一种翻译,它不是准确的翻译,更准确一点来说就叫“雅微”,“雅赫微”,“雅赫微”就是“夷希微”啊,所以有的人认为老子就是在说神的名字,这是给大家提供的参考。
老子对宇宙终极的描述是:“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也是相信终极实体的存在的,“谷神不死”,就是古往今来,自古悠久而存在的神是不会死亡的,称之为“玄牝”,玄牝是谓天地的根,它是万物的来源,他形容像玄牝一样。“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它的存在是一直延续,这是《道德经》上的造物主的描述,老子本身也不是无神论者,这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来源之一。
接下来,关于后世的信仰,我对比一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相信人去世之后将来要被真主全部复活,这就称为后世,中国古书之中并没有明确的说人死了还能复活,但是说人死了,意识还在,就是鬼还是存在的,可是肉体还会不会复活呢?我在中国现存的这些古书上并没有找到,也许真主在这方面有过教导,但被人遗失了,也许真主对中国人就没有这方面的教导,让他们只认识到现世的报应就行了。这是一个我们存疑的地方。
关于天道与报应,我放到一块讲。天道就是指的前定,造物主对人、宇宙万物的规律,这称之为“上天之道”,天道。报应就是指我们相信的后世,相信真主的报应,那么“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认为这句话是在强调信仰前定。“商闻之矣,死生有命”,人的生和死都由命来定夺,富贵在天就是人是贫还是富都由上天来决定的,“非天夭民,民中绝命。(书·高宗彤日)”,就是说,人如果受到惩罚,遭到毁灭,是不是上天让他夭折了,让他死了呢?不是,“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是这个人他自己把他自己的命绝了。有一段古兰经与之相似,“真主必定不变更任何民众的情况,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古兰经13:11)”,就是各个民族往往都是自取灭亡,你看这个民族衰亡了,不是真主改变的,是他们自己灭亡的,他们自“民中绝命”,我们看到东南沿海一带的穆斯林后代,他们的祖先是阿拉伯人,是穆斯林,但他们的后代很多不信伊斯兰教,他们与普通的汉人一样没有区别。有很多人在叹息,认为真主怎么不引导他们呢?实际上有很多原因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民中绝命”。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书·酒诰),就是上天不是残暴的,只是“民自速辜”也就是自己解决自己的。天道,什么呢,“天道福善祸淫”,就是上天给谁降福?给善良的人降福,上天给谁降祸?给淫乱的人降祸。“天道赏善而罚淫”,古语上是这么说,《尚书》的《酒诰》之中也这么说,这都在强调上天的常道,就是真主前定的宇宙法则。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人的死亡由谁来定夺啊?上天。所以颜渊——颜回死掉的时候,孔子在悲号,老天要灭我啊,天要灭我。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个季路问鬼神的事,孔子避而不谈,问这个死后的事情,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就是我们生还没有搞清楚,“顿亚”还没有说清楚呢,你给我提什么“阿黑莱提”。我们的生命“hayah”没有搞清楚,不要给我提”maut“的事情,所以孔子就告诉他“maut”的事情咱不谈。就是死亡之后人类到哪一个世界,是否还有来生,孔子并没有直接说明,所以儒家,这也是它的一个先天的缺陷。我们中国人呢,身上的迷信,很多与这个有关系。因为人去世了之后到底归宿在哪里,儒家在这方面的教导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有求告于佛家、道家来填补空白。所以很多中国人相信人死了之后,成了鬼,然后就投胎转世了,或是下地狱了,下油锅了,这都是受佛教影响,因为儒家没有办法在这方面提供引导。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是个美女,孔子去见美女了,他徒弟不高兴了,子路不高兴,所以孔子说,我见美女,你不高兴干什么呢?我要是否定你,老天爷都讨厌你,麦克鲁海!所以,“天作孽,犹可 违;自作孽,不可活”,这是《尚书·太甲》上说,就是如果上天降世灾难,我们可以说得过去,如果你自己制造灾难,“不可活”,没有出路,没有活路可走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多行善,肯定有吉庆,如果不行善,必定有“白俩”,有灾难。“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就是《系辞》——《易经》上讲的话。善恶之道,都是在真主预定的这些规律之中,什么人干什么事,将来真主就怎么奖罚,这些都是中国古书上谈到过的。
相信前定,还体现在这句话之中: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就是说人好好做事,谋事在于人,但是最后成事不成事,在于天,不由人来安排。“既生瑜,何生亮”,这也是三国演义里边的话,实际上不是周瑜说的,是罗贯中替他说的。这虽然表示周瑜对于上天的一种抱怨,但是同时呢,他也相信人类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他改变不了命运,这由上天来注定的,他说既然生了周瑜,为啥还要生诸葛亮呢?这个生是谁生的啊?天生的。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句话是《孟子》的,这也是告诉我们,谁顺从真主谁就会兴盛,谁违背真主谁就必然灭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是什么?据说是用稻草扎起来的那些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上天不会徇私情,他对老百姓是一律的对待。圣人呢,“以百姓为刍狗”,就是在圣人那也不能讲私情。
对于人的论述,中国文化认为,人可以分为君子,小人。什么是人?首先要够不够一个人的标准,“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按照孟子的标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见到小月月被碾死了,连续过去了七八辆车没有人恻隐,都不管她,大家都不恻隐,那么都不是人,按照孟子的标准首先这些人都不是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对吧,把那个裸照往网上发,网上晒,那么这叫人么?按照孟子的标准,这就不是人。还有的人呢,把自己的某个部位的器官直接每天以若干人民币租出去,或者卖出去,供别人使用消遣,这些人按照孟子的话来说衡量呢?根本就不是人。然而,这些都成了社会的常态了,都成了潜规则,公开的潜规则。“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什么叫是非,就是辨别是非真理的标准,我们圣训上所说的“alhayah mina-al-iman”,就是羞耻是信仰的一部分,你有没有信仰看你知道不知道羞耻,还有类似的话:公正是信仰的一部分,一个人公道不公道,公道扶起伊玛尼,如果这个人没有公道,这个人就没有伊玛尼。
伊玛尼有很多种,圣人讲伊玛尼有七十多个枝节,最高的是”拉一拉海,因兰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最低的呢,是清除道路上的障碍。你不要说这个人没有信仰,如果道路上摆了一块大石头,他一看不能撞了人啊,万一别人过来,把别人绊倒了怎么办?因此他把这块大石头给搬过去了,This is Faith,这就是信仰,这就是他的伊玛尼。他没有明确的说自己是穆斯林,但他这个行为证明他是有正信的,他相信正义,他相信真理。一个水井盖被人给偷走了,有人害怕人掉进去,就在旁边放一块石头或是弄一个标志,“行人小心”,那这就是伊玛尼的表现。所以一个人要判断某个人是穆斯林不是穆斯林,不要从这个人的质变上去判断,要从量变上去判断,某个人他可能没有明确的信仰,但是他的行为却是10%的穆斯林,或是20%的穆斯林,而不说他是100%的非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如果一个人够得上中国古人提到的,中国古书上提到的,那些道德上的标准的,他就是君子,反之他就是小人。小人不是小孩,用英语讲不是Small Man,你翻译的时候不能翻成小小的人,在马坚翻译《论语》的时候,他把君子翻译为 “艾勒麦尔吾勒卡米勒”,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小人呢?就是说他缺少了某种东西,实际上是“少人”,也就是人性里边的某种人格他缺少了,他的人格是不健全的,这种人称之为小人,所以古人讲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用阿拉伯语讲“艾勒穆厄敏”,就是信士。信道者,首先是一个安全的人,是一个健全者,“艾勒穆厄敏”就是健全者,“穆斯林”也是平安者,也有健全者的意思。所以君子这个词,对应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穆斯林,它的标准也是相似的。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对于那些“贾黑利”,蒙昧者,属于中人以下的,不要给他谈形而上的东西。然而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就在于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所以在他心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仁是礼,然后“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就是不知道自己使命的人称不上君子。“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我们现在对比一下某一个官僚,某一个领导干部,第一,他会畏天命么?他害怕不害怕上天对他的命令,上天责成他的使命。第二他畏大人么?第三畏不畏圣人之言?文革的时候红卫兵把孔圣的坟墓都给掘了,把孔庙里边的石碑和塑像都给砸碎了,把历史上所有文物能毁灭的几乎都毁灭了,包括北京的城墙,全部被拆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个大前门孤零零的矗立在那。梁思成跟林徽因两口子当时坚决反对,梁思成还到毛泽东那里哭鼻子,说“这个城墙不能拆啊!”毛泽东笑他:“一个大男人!竟然因为拆了个城墙哭鼻子”。结果呢,“拆!一个也不留!”我们中国号称China,所以它不停地在拆,把以前的东西都给拆没了。
我们没有畏,敬畏的心,首先,不畏天命,他自然不可能畏大人,也就不可能畏圣人。对应于伊斯兰教,中国穆斯林曾经总结了“八大教门原根”,畏就是敬畏,敬畏谁?畏主,畏圣,畏伊玛目,首先畏主就是害怕真主;第二个,害怕圣人;第三个,畏伊玛目就是一坊的或者一个社区的领导——伊玛目,你要害怕他,你要服从他,这就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孔子说的,如果我们早上得道了,我晚上再死都可以,都来得及,圣人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在弥留之际,做了忏悔,真主仍然会接受他的忏悔”。
“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孔子说了,他看见的都是好色之徒,没有见过对于美德的这种热爱,像对待美色那样的人。孔子如果生活在今天,估计更会气得吐血。古人对于君子的要求是高尚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是要治天下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就是《大学》上关于人,活着的目的,活着的使命,就是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君子,他应该努力去做的,他的使命所在。
为此,要上升到一个什么高度呢?孟子讲“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是活着是我存在的意义,义也是我存在的意义,如果两者不可兼得,怎么办呢?舍生取义,我可以把生命抛弃了,要达到义,我要做一个正义的人。“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是孟子讲的,天下有道,中国人讲的就是天道,拿伊斯兰讲就是主道。我们讲,为主道而奋斗,为主道而牺牲,在孟子这里就是为天道而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就是以自己的身,做舍希德(烈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讲,上天要给人降下大的使命,必须先以种种的饥饿,还有痛苦,还有患难,还有疲惫的劳苦,来考验他,这在《古兰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当向坚忍的人报喜。”(古兰经2 : 155)
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写的一句话,就是首先你的忧患,为谁而忧?是为天下人,不是为了自己。人活着不能为自己,而忘却了世人。我们很多的穆斯林常常为了自己而忙得不可开交。比如说,穆斯林们常常传播谣言,说什么啊?说再见不能说拜拜,因为拜拜是基督教徒给那神父说的,你要说拜拜就是在祝福他们的神父了,这实际上完全是什么都不懂,拜拜来自于goodbye,goodbye据说来自于God bye,来自于上帝对人的祝福,这是完全可以说的。可咱们有的人认为说了对你有害处,咱们不说,那别人呢?别人让他说去吧,我们从不管别人。
还有最近有的人说,听说王老吉里面含有猪肝什么的,已经得到证实了,以后不要再喝王老吉了,我很想说,这样的谣言你也信吗?这里面要是真的有猪肝粉的话,它这造价可真不低啊,它本身是中草药的东西,放猪肝粉又有何用?这肯定有谁看着它不顺眼了,想要减少王老吉的销售群体,我估计可能是加多宝干出来的,因为这加多宝和王老吉他俩老干仗嘛,中国销售量最大的红罐凉茶嘛。这些东西你不要相信,就算里面真有坏处,我们总想着,咱不喝它,或者咱不吃它,据说口香糖里有明胶,不能吃啊,咱都不能吃,让别人吃去,有害有害就不要害你,都害别人去吧。我们总把眼光局限于有利于自我,就是“不毒害我就行了”,至于别人吃了明胶之后会造成什么毒害,那都是他们的事,吃了苏丹红之后会造成什么毒害,那是别人的事儿,跟咱没关系。所以这些人应该首先学学范仲淹,学学人家的忧患意识。
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天道信仰的传承。中国的天道信仰,与伊斯兰的六大信仰对比,六大信仰的要素,信仰真主就是信仰上天,信仰使者先知就是信仰圣人,信仰天使就是相信鬼神,以及各种神秘力量,信仰后世就是相信赏善罚恶,相信前定,就是相信一切有天命注定,这就是天道,这些在中国的古书中都有描述。后来,这些东西在中国得以传承了吗?中国的一神论信仰,经过秦代的战乱之后遭到很大破坏,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又得到了复兴。但是东汉末年,道教产生了,佛教传入中国。到后来中国又经历了一个长达数百年的战乱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兴盛,一直延续到隋唐,中国进入一个举国皆佛的时代。这个时候穆罕默德圣人在西方出世,《古兰经》也就随之传入了中国,《古兰经》也影响了许多中国人。一代又一代人皈依了伊斯兰教,成为了穆斯林。
但是,中国固有的没有皈依伊斯兰的人靠什么支撑呢?我们相信真主给人以新的引导,但是没有机会接触过《古兰经》的人呢?真主当然也不会抛弃他们,根据《古兰经》的教义,他们在没能力接触《古兰经》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信奉自己的经典,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崇拜造物主,崇拜上天,也有他们的报酬,有他们自己的回赐,有他们自己的“赛瓦布”。
在《古兰经》没有广泛传播的中国,中国人仍然谨遵天道,对于上天的祭拜,保留在哪里呢?就是保留在天子信仰之中,那时候周天子带领大家一块祭天,到后来祭天只剩下天子,也就是每朝的皇上每年到天坛去祭天,老百姓拜天子就行了。天子以天的儿子自居,大家对他喊万岁,他就代表上天发布名令,这就是中国的天子信仰。天坛就是中国人祭天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拜安拉的叩头处,大家都在这儿给天叩头。大家来看天坛祈年殿,祈年殿里拜的天是什么样子呢?天坛的内部没有偶像,中国人自古以来没有给上天塑像的恶习,正中央不过只是有块牌子,上面写着“皇天上帝之神位”,对着这个神位叩拜就行了,但是不给他塑像。天坛里有斋宫,何谓斋宫呢?就是在天子要祭天之前,首先要斋戒,要禁食,斋宫又有外斋和内斋之分,外斋上面悬挂有钦若昊天的牌匾。在雍正年间,有一年整个冬天没有下雨,也没有下雪,他害了怕,感觉老天爷会罪刑他,他就不敢单独在斋宫里面住三天三夜,于是他在故宫里又修了个内斋,他在那里面住,有大家陪着,这样就好多了,这件事反映了他对上天的敬畏,“钦若昊天”是《尚书》里面的话,“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这句话写在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大殿正中央的牌匾上,一个穆斯林的清真寺的大殿为什么悬挂“钦若昊天”这句话呢?因为穆斯林认识到“钦若昊天”就是《古兰经》上所说的,《古兰经》上所倡导的,好好地虔诚地对待上天,“昊”就是《古兰经》上所说的威严、皇昊的意思。
“祭天以封禅”,汉武帝、宋真宗他们曾经到泰山进行封禅,在那拜天。宋代皇帝还说他受到过天启,还下降有天书。以后的历代皇帝,每一道圣旨都是以天的名义发布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旨一定要奉天的名义说话,天在阿拉伯语里就是造物主,“奉天承运”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bismillah,所以每道圣旨前面都有“泰斯米”,都有真主的尊名在上面。而且出于对安拉的尊重,这个天字一定要另起一行,放在最上方。“奉天承运”,这就是中国人对造物主的敬畏,据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该念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为“奉天承运”是朱元璋自称的,就是顺承上天给他的好运,所以叫“奉天承运”,用阿拉伯语理解就是,以真主的名义开始,然后皇帝说的话。
中国人现在的语言里处处带着信仰天的痕迹,比如天生、天性、天赋、天理、天道、天谴,一个人作恶多端要遭天谴,遭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理良心,天理难容,我们平时所说的这些都是对上天信仰的一个见证。
我们总结一下中国国学的特征:第一,普世主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人认为中国的疆域有多大?认为凡是太阳照耀的地方,都是上天给我们的天下,都应该统治,都是王应该管辖的土地。所以古人没有民族主义,他们认为华夏的范围应该包括整个天下。然后,四海之内皆有圣人出,这句话是《创建清真寺碑记》,是西安清真大寺据说是唐天宝元年王鉷撰书的一块石碑,这个石碑上面写着一句话,“是故四海之内皆有圣人出”,这也是中国人的信仰。“道也。旷百世而相感者,心也。惟圣人心一而道同,斯百世相感而不惑。是故四海之内皆有圣人出。所谓圣人者,此心此道同也”。所以华夏和夷狄分别是什么,汉民族就叫华夏,华夏就是,非常华丽非常繁盛的意思,凡是在这个文化圈里得到教化的都是华夏,凡是野蛮的没有教化的,没有经过圣人之道引导的就是夷狄,这是中国人对华夏和夷狄的看法,所以当时康熙他们论证自己为什么能统治中国,夷狄怎么能统治华夏呢?他们就要强调自己不是夷狄,他们也读了圣人书,也接受了圣人的教化啊,所以他们也自称华夏。
中国人获得教化的来源,第一个就是读圣人书。中国人约束自己,克己复礼,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四书五经,凡是读书人,懂得了圣人书,就知道了怎么做人,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读《诗经》,《礼记》,《易经》,《春秋》,知道人应该敬畏上天,知道天命如此,所以有文化的人靠读圣人书来获得教化。
第二个,我刚才解释就是佛道两教的补充,在天道方面还有关于后世的事情,这方面佛道两教进行了补充,中国有三教九流,佛儒道三教并行。儒教是教人仁者爱人,如何去生活,立身处世,但是关于怎么拜天,儒家并没有详细讲解,孔子也没说一天做几番拜,人死了之后到后世是什么样子,孔子也没说,所以这方面呢,群众就只有参考佛教的教导,相信六道轮回说,相信投胎转世说,于是就形成了中国古人三教杂糅的一个局面,啥神都拜,啥教都信,这就是由于佛道两家的混合造成的污染。
还有一个教导的来源,就是戏曲的高台教化,有知识的人可以读圣人书,没有知识的人呢,就通过戏曲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不认字,他可以听书,听人说书,或者看人写出来的戏曲剧本,上演了之后去看。通过戏曲,通过评书,把中国的儒家精神,君子精神又宣扬出去,把忠孝节义的精神传播给老百姓,一代又又一代。
下面这是《锁麟囊·春秋亭》里面的一段唱词,“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世上怎么能都是富豪呢?
“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两个新娘相遇,都在春秋亭避雨,她就发现对面那个新娘很穷,于是触景生情就在那儿哭,这个新娘就把自己的锁麟囊赠送给了那个贫穷的新娘,为什么呢?
我们看下面的一段“ 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啊。
“ 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他半分毫”人情冷暖天造的,安拉造的,谁也不能改变一点。
“ 分我一枝珊瑚宝,安他半世凤凰巢。”对我来说是九牛一毛,对她来说能给她安居乐业半辈子。
“ 麟儿哪有神送到,积德才生玉树苗。小小囊儿何足道,救他饥渴胜琼瑶”就这样她把锁麟囊赠送给了那个贫穷的新娘,此剧的作者是翁偶虹,根据程砚秋的声腔特点,专门为他量身打造的一出戏,这个戏在民国上演曾经引起轰动,也是京剧的一出名戏。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读书,但他会有机会看戏,如果他看了这出戏,对他的道德不是一种净化吗?他如果天天看这种教化人的戏,又怎么能肆意作恶呢?
这也是《锁麟囊》里面的经典剧词,“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这就是戏曲对中国民众起到的教化作用。锁麟囊的主角是薛湘灵,我们看她的打扮,与伊斯兰教的着装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她没有露出羞体,她的穿着是符合“逊奈”的,她的遮盖完全在伊斯兰教法要求的范围之内,她的头也是包着呢,她身上穿的袍子和巴基斯坦的巴服很相似,她的头巾符合盖头的标准,只有脸露在外面,手也没有露。
顺便提一下农民政权,大顺政权,太平天国,大顺政权,顺,顺谁?顺天,太平天国,这个国是谁的国?是天的国,天下太平是太平天国的宗旨,《古兰经》里面有个词dar-al-salam,说将来人到了后世有一个什么样的宅院,什么样的国度呢?dar-al-salam就是太平天国。Dar就是宅院、天堂的意思,什么样的国度,什么样的宅院呢?salam,太平的意思。用中文音译的话就是达雷斯·萨达姆,现在坦桑尼亚,这个城市就是根据《古兰经》来的,太平天国的妇女也是戴着头巾的。
现在我简单的谈谈伊斯兰与国学的交汇,这里谈的伊斯兰是狭义的伊斯兰,如果是广义的伊斯兰的话,凡是真主引导的都叫伊斯兰,也就是说孔孟周公他们对中国人的教化,《易经》、《礼记》对中国人的教化,也是伊斯兰。因为圣人说了,“凡是真理皆属伊斯兰”,我现在谈到的就是穆罕默德圣人之后的伊斯兰,来到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交汇。
首先这些词汇,天经、天仙、天使、天神、天课、天房、天堂、天启这些是穆斯林常用的词,穆斯林借谁的词呢?就是借用中国人对真主的称呼,中国人对真主的称呼,不是主而是天,所以真主的书没有称为主经,而是称为天经;真主那的仙,没有称为主仙,而是称为天仙,天使;真主那里的神,叫天神;真主规定的课,能不能叫主课啊?叫主课大家都说你不懂伊斯兰,叫天课才对。真主规定的主命,这里是天命;真主的房子没有叫主房,叫天房,天堂里面有没有天字?实际上天堂一定在天上吗?没有,这个天堂,乃是宗教意义上的天,天启,乃是真主的启示,这就是中国穆斯林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汉语之中找到了固有的词汇,找到了对应词,来阐释信仰。后来,有一个活动叫做“以儒诠经”,就是用儒家思想、教义,用儒家思想的内容、词汇,来解释伊斯兰教的经典,这叫以儒诠经。历史上出现了四大回儒:王岱舆、马注、马复初、刘智也就是刘介廉,这四位学者,被称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哲学家,也被称为四大回儒。说他们是回儒,回是因为他们信奉伊斯兰教,说他们是儒,是因为他们信奉儒家,他们认为儒家和伊斯兰教本身是一致的,所以一个人既是一个穆斯林又是一个儒生,一个儒生同时就是一个顺天的好穆斯林。四大回儒各有著作,其中《天方典理》这本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天方性理》也是刘介廉所作,他使用伊斯兰教的苏菲哲学 “伊本·阿拉比的存在单一论”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其中借鉴了周敦颐的太极学说,真主创造了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生万物,这是《天方性理》的内容。
《祝天大赞》是云南学者马复初所做,用天字来称呼造物主,是对造物主的一首赞诗,比如说“清哉玄天,尊哉浩天,寂哉妙天,真哉皇天,无色无象天,无方无所天,无声无臭天,无始无终天,无可比拟天,自然而然天,统觉万理天”等等,他这里的天都是指的主,有人说把天称为主不就得了嘛?叫天干啥?马复初认为主这个词太俗了,主这个词是指的被造物比如说:人主、佛主、神主,而天指的是造物主,没有人敢冒用天这个词,天这个词才是最神圣、最威严的,最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造物主的伟大的,所以他说“祝天大赞”。
那么我们平时说的把真主称为真主,不习惯把真主称为天,我们家有孩子,比如说平时说“哎呀,天啊!”回民就会纠正他,“别说天,咱们回民应该说主”这事儿对不对?实际上这完全是个习惯问题,在你心目中天是最大的,可能用天这个词称呼真主更合适,你叫惯了主,可能真主这个词就更合适。实际上真主这个词,最起初是谁先传播的呢?是基督徒。唐代有一支基督教的异端教派,这一派叫聂斯托利派,他们来到中国,中国人把他们称为景教、景教徒。他们在唐代遗留下来了景教寺、景教碑。《大行景教流行中国碑》,这块石碑上记载着景教徒把造物主称为真主,安拉,他们说,三一无元真主阿罗诃,阿罗诃就是安拉乎啊,他们先说的真主,咱们也就跟着叫,所以说不必在意于谁先叫,他叫他的,咱叫咱的,有人说。真主这个词基督教叫了,咱把真主叫天主行吗?我说行啊,真主是天上的主啊,《古兰经》的第67章16-17: “难道你们不怕在天上的主使大地在震荡的时候吞咽你们吗?难道你们不怕在天上的主使飞沙走石的暴风摧毁你们吗?你们将知道我的警告是怎样的。”所以古兰经上提到的真主是在天上的主,那你把真主叫天主也行啊,那你把真主称为上帝行不行啊,也行啊,真主不是上帝谁是上帝啊?顾客是上帝吗?真主才是真正的上帝,至高无上的帝。
今天的穆斯林有很多忌讳是没有必要的,比如说,不能说肥要说壮,不能说杀要说宰,有的地方切西瓜叫宰西瓜,宰鸡蛋,鸡蛋还要宰一下,说死不能叫死叫殁了,西安那边人死了不能说死要说人殁了,实际上殁就是古汉语,就是汉民族所说的话。
然后,我们会提到汉地穆斯林。中国的穆斯林,可以给个准确的称呼——汉地穆斯林,伊斯兰教在汉地传播,汉族地区传播,然后大量的汉地居民信了伊斯兰教,我们可以称其为汉地穆斯林,这部分穆斯林历史上叫回回,解放以后政府把他们划分为回族,不再当汉族对待了。当时为什么要划分回族呢,因为不想让他们当中国人。你们是回回民族,就不要再支持中华民族了,中华民族的国家是中华民国,你们应该反中华民国,建立回回国。因为这样的目的划分出这样一个民族。实际上,汉地穆斯林和汉族一条心,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我们看姓名上,我列举了几个,龙凤、富贵、吉庆、麒麟,这些都是躺着中枪的,有些人给孩子起名叫马玉龙,穆斯林学者里面有叫马玉龙的,也有叫马化龙的,我们知道哲合忍耶的首领马化龙,汉人认为给孩子起名很吉祥,张小凤,王晓凤等,富贵呢?东郊的阿訇叫马永贵,对吧,大富大贵,马果园的名字叫马万福,还有马吉庆,马麒、马麟,都有,这都是受汉文化的影响啊,中国人传说之中的龙和鬼魂,有的穆斯林就信仰这个,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奶奶就信仰这个,她信仰龙,又相信真主,她说你不要浪费粮食,我说为什么?她说你如果浪费粮食,真主让龙抓你的头!我说“真主派龙来抓我的头?”这是一回事儿吗?在我奶奶的头脑之中这就是一回事儿!穆斯林相信鬼魂附体,常常会听到谁家的人撞邪了,被鬼魂附体了。这不是伊斯兰的东西,这是汉文化里面的东西,是跟汉文化的交融。风俗习惯方面,坚持传宗接代。我奶奶非常疼我,不疼我妹妹,因为我是传宗接代的人。而且据说我出生时的胎衣、脐带这些东西,奶奶吩咐一定要埋到堂屋正中央的房梁下面,为什么这样做呢?就是将来要顶大梁!我妹妹的胎衣要埋到外面,因为她以后是人家的人,不是咱自己的家人。光宗耀祖的思想在穆斯林生活中都有体现。穆斯林们的长相和普通的汉人没有区别,在建筑方面,中国穆斯林不喜欢维吾尔式的建筑风格,也不喜欢哈萨克式,也不喜欢苗寨式的,他就喜欢汉族式的,难道是被同化了吗?绝不!苗人与汉族人一起生活了几千年,也没有把苗寨同化成汉族人的样式,藏族人一直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也没有被同化成汉人样式,而中国的穆斯林的清真寺都是清一色的汉地建筑,为什么?正是因为他们和汉人本来就是一体的!
下面我再简单的讲一下伊斯兰与国学交汇的障碍。伊斯兰在中国传播有民族障碍有语言障碍,很多穆斯林在犯以前基督徒的错误,在利玛窦把基督教传入中国时,必须把上帝二字念成“丟斯”,而不能翻译成上帝,那个时候《天方典礼》《天方性礼》已经相继出现,我们把真主的朝房叫天房,天课,这些都无所谓,我们不在乎这个,但是基督徒却认为不行。而今天,基督徒不存在语言障碍,我们穆斯林却把这些当作障碍,我们认为谁把真主说成天或者说成上帝那就犯了大不敬了!中国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有民族障碍,而基督徒却没有这个障碍,过去基督教是洋教被人唾骂,而今天穆斯林却被人唾骂,认为伊斯兰是外来宗教,其实伊斯兰所倡导的教义与中国本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我们却在重复基督徒曾经的错误。今天很多穆斯林地区排斥汉文化,他们不愿穆斯林的后代学习四书五经,凡是汉人的东西他们都反对,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人给姐姐买了一件衬衣,姐姐一看这不能穿啊,这件衣服上面有个大大的福字,说这是汉民的东西我们不能穿!有个网友给了他一个“神回复”:下次买衣服千万不要再买带有“福”字的衣服,买一件带有大大的“祸”字的衣服,你姐肯定能穿,这下就和汉人不同了嘛,她穿吗?有个福字不穿?就说它是汉民的,难道真主不是多福的主宰吗?所以心里扭曲了,有的时候常常做一些很极端的事情来。拒绝汉文化,“凡是汉人的东西我们一定排斥!而面对伊斯兰文化,也不学习《古兰经》,认为《古兰经》是念给亡人听的,没有机会了解《古兰经》,《古兰经》上面说的什么也不懂。不读经的一个民族注定是一个愚昧的民族,我们常常看到某些回族地区,某些回族群体,穆斯林村庄,当地民众的素质都比普通的汉族人低,为什么?我称之为双重文化的弃儿!第一,他们拒绝接受汉文化,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他们不接受,不看戏,也不学《论语》,假如他们能够学几句论语,素质绝对就能提高不少。他们也不读《古兰经》,只在婚丧嫁娶的时候请人念原汁原味的阿拉伯语《古兰经》,豫剧味的《古兰经》,秦腔味的《古兰经》,这对他们自身的熏陶没有任何作用,所以我说他们是双重文化的弃儿。
以前,中国文化提到“敬天法祖”现在是“逆天犯顺”,以前是天人合一,现在是人定胜天!曾经有那么一个疯狂的时代,认为人一定可以战胜上天,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天天大炼钢铁,弄了很多废铁没地方收拾,没办法处理,这就是人定上天的结果,饿死了好几千万人,这就是人定胜天的结果。他们破坏了上天制定的天道,破坏了自然规律。从仁者爱人,到礼崩乐坏,从路不拾遗,到男盗女娼。古人描述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家家户户不用锁门。而现在家家户户需要锁门还不行还要加上防盗门窗,而且锁都不过关,有的人技术性开锁,一下子就可以把门打开了,两分钟就可以搞定。这个社会的堕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最后一个,从天下太平,到无法无天,人失去对上天的信仰必定导致无法无天,现在的中国正是一个乱象丛生的年代。
现在做一个总结:中华民族是一个信仰上天的民族。伊斯兰相信造物主,《古兰经》上称之为“安拉”,中国古人称为“上天”。第二个总结,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来源,穆罕默德之后的伊斯兰文化来源于《古兰经》,而中国文化来源于《礼经》、《书经》、《诗经》、《易经》、《大学》、《春秋》、《中庸》、《论语》、《孟子》等等这些经典之书。为什么说是同根同源,是因为它们共同来源于造物主,中国的如此智慧之书,你不能否定造物主的引导。中国上古之人如此准确如此谦卑地描述造物主,描述人性,难道都是自己蒙出来的吗?猜出来的?闭门造车蒙出来的?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否定造物主的引导就等同于否定自己的信仰。
穆斯林是爱国爱教的群体,穆斯林常常宣称自己爱国,怎么爱国?很多穆斯林不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外来的,比如说,我们姓王姓李姓赵,怎么来的?这本身就是汉姓,老刘家,老孙家,卖泡馍的老孙家,和汉民的老孙家本身就是一孙家,老刘家和汉人的老刘家本身就是一刘家,只是这个刘家信仰伊斯兰教了。我们都认为这是阿拉伯的刘家,阿拉伯人有姓刘的吗?
有一个人姓潘,我说这是汉姓,他说:不!我姓潘我有来历!我说,是什么来历呀!他说:“你听说过潘多拉吗?我就是潘多拉的后代!那是阿拉伯人!”,他不承认自己是汉人,你说他和汉族有一点关系他就很避讳,你能指望他爱这个民族吗?爱这个国家吗?他首先不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人!不把身边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何谓爱国爱教?把这个国家当成自己的祖国,把身边的同胞当成自己的亲人,立足于中国,向中国同胞传播你的福音,传播你的信仰,让他们和你一样拥有伊斯兰,这才是爱国爱教的体现。所以穆斯林的使命就是实现天道中华,实现天下太平,一个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是“平天下”?就是“伊斯兰”,伊斯兰的汉语意思就是实现天下太平的意思,所以一个穆斯林,他的使命和中国的知天命的君子的使命是一致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和谐社会与伊斯兰,君子与信士,替天行道与治理大地,这就是我所讲的。我们中国古人所说“替天行道”,《古兰经》上讲,真主在大地的代治者。我们代替真主治理大地,也就是替天行道!
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以后的日子里大家可以与我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我保持联系。也欢迎大家访问绿色中华网站。赛拉姆!
无花果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郑州
打赏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